做一片美麗的葉子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又值深秋時節,望著窗外飄零的落葉,我不禁想起了“做一片美麗的葉子”活動,那是我與孩子們共同創建優秀班集體的心路歷程。
一次,我外出學習回來,剛踏進教室,不由地怔住了:地面臟亂不堪,桌椅歪歪斜斜的。我心中不免有些惱火,這些孩子,太不像話了。臨走前,我特意關照過班干部注意班級衛生,督促值日生做好值日。可現在,哎,想當初競選班干部的時候,他們演講得多好啊——要為同學服務、為集體多做事、做老師的好助手等等,而當班級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可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這也不能全怪他們,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在蜜罐里泡大的,責任意識難免差一些。于是我找幾個學生談話,了解情況。我發現,有些小干部是老師在的時候表現得好,老師不在時就對班里的工作不聞不問,沒有責任意識,集體觀念淡薄。有的小干部甚至認為:只要成績好就行了,班里的事做與不做一個樣。小干部的想法與做法在班里是有代表性的,反映了部分學生的認識。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何正確評價學生的表現?怎樣培養學生心中有集體、愿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呢?我尋找著教育契機。
在一個秋葉紛飛的中午,孩子們在大樹底下撿色彩斑斕、形狀各異的樹葉,有幾個孩子手里拿了幾片樹葉,來到我身旁,好奇地問我:“丁老師,這是什么樹葉?多好看呀!”“老師,為什么樹葉有不同的形狀?”“老師,樹葉有什么作用?”……面對孩子們的一個個問題,面對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睛,我想:既然孩子們有那么多的問題,我何不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呢?于是,一個教育活動在我腦海中形成。當天,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每人收集一些不同形狀的樹葉,用樹葉拼貼作畫,打扮一下教室墻壁上的那棵“大樹”,同時了解一下有關樹葉的知識。
孩子們的勁頭可大啦!在采集樹葉的過程中有了問題,有的向老師請教,有的向父母咨詢,有的向書本求教,還有的上網尋找答案,課間還互相交流自己的收獲。從活動中孩子們了解到:樹葉有特殊的作用。它能進行光合作用,為大樹的健康生長提供大量的營養,既使凋零了,它也會“化作春泥更護花”,為來年大樹的繁茂積蓄能量;樹葉之所以有不同的形狀,與它們的特點及生長環境有關:北方天氣比較干旱,樹葉大多是尖尖的,南方氣候比較濕潤,樹葉大多是比較寬的……
我看著經學生精心打扮的美麗的“大樹”,意味深長地對他們說:“孩子們,經你們這么一打扮,我們的這棵”樹“變得更美麗了。這棵美麗的”大樹“就好比我們的班集體,而你們呢?就好比這棵大樹上的片片葉子,要使我們班集體這棵大樹更富有朝氣,更富有活力,長成參天大樹,你這一片小小的葉子該怎么做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紛紛表示愿做集體這棵大樹上最美的葉子。心中有集體的意識逐漸融入了孩子們的心田,并化作實際行動,如:每天午飯后,總有幾個孩子搶著把桌子擦干凈,把抹布洗干凈;池冰清悄悄準備了香皂、毛巾供大家洗手用;班中的長繩不見了,陳一凡悄悄地買了一根放在班里;發現地上有紙屑,孩子們都及時拾起來,放入垃圾袋里……孩子們在集體中找到了自己的崗位,紛紛為集體做好事,添光彩。
想不到這個活動引起了學生那么大的興趣。那么,如何使這個活動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進一步激發學生心中愛集體的熱情呢?記得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最好的教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華師大葉瀾教授也說過“把班級還給學生”。對! 把班級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自我督促、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那么如何來實現這一目標呢?
班級好比是一棵果樹,果樹長得茂盛,就會開出鮮艷的花朵,就會結出豐碩的果實。班集體建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于是我嘗試把“綠葉、花朵、金蘋果”的評價激勵機制引入班集體建設,把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寓為“金蘋果”,形成分層遞進的評價激勵機制,根據學生遵守班規的情況、參加各級各類活動的情況、為班級爭得榮譽的情況以及在原有基礎上進步的情況等,分別給予一片綠葉。例如在“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系列活動中,我利用“三八婦女節”這個教育契機,組織學生開展了“感恩母親、與愛同行”系列活動,內容有“三個一”行動:“說一句感謝的話”“擁抱一下媽媽”“為媽媽做一件好事”,用實際行動回報母親的愛。如果學生能完成這“三個一”,就可以得到一片綠葉。學生得到十片綠葉,可以換一個花朵,得到十個花朵,可以換一個金蘋果。以此來鼓勵學生努力進取、勇于攀登。
做一片美麗的葉子,心中裝著“大樹”,心中裝著集體,這個活動仍在繼續……
如今看到孩子們爭著為班級這棵“大樹”增添光彩,我感到很欣慰。慶幸自己當初緊緊抓住了孩子們對落葉感興趣的契機,從孩子的心理需求出發,巧妙地把孩子與集體的關系寓為綠葉與大樹的關系,寓教于樂,以活動來貫穿,使他們懂得樹木的繁茂得靠綠葉來裝點,而要想使班集體富有活力、富有生機,就要靠他們自己來努力,因為他們是班級的主人。
“綠葉、花朵、金蘋果”這種新的評價激勵機制的推出,給每個學生帶來了希望,因為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表揚。作為一名新時期的班主任,要善于用一雙發現的眼睛去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優點,要讓后進生也看到希望,讓他們知道多為集體做事,成為集體這棵大樹上的美麗葉子,就可以得到獎勵,自己也可以當上小干部。而對小干部來說,也敲響了警鐘,干部不是終身制,只有對集體負責,為集體添光彩的人才可當選。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激勵性的競爭機制,學生的潛能被大大開發出來,使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成為班級管理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