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主任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參與。但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班主任在這方面具有極大優(yōu)勢,因為班主任接一個班至少三年,大部分班主任一帶就是六年,這就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條件;在時間與空間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再加上班主任本身負責班級管理,在學生面前具有較大的權威性,學生對班主任的認同感和親和力都比較好。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體,就必須首先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因而班主任怎樣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依據(jù)我以往的教學經驗,簡單談一點我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班主任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
??中小學班主任的角色,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負有特定責任,并具有無可替代的教育優(yōu)勢。其中班主任有一個特殊角色就是:班主任是全體學生的榜樣、導師、參謀、朋友和伙伴。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師生關系的好壞,對于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標的確定、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都具有深遠影響。那么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員,就必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幾方面:
??1、班主任要尊重學生。
??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依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尤其是喜歡模仿班主任,因而班主任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作為班主任我們不能隨意地辱罵學生,甚至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讓他們明白:你尊重了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同時班主任還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對待學生的勞動成果我們要誠心接受。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有一個“差生”好不容易把作業(yè)寫完了,興高采烈地把作業(yè)交給我,我一看他書寫比較潦草,還寫錯了一個字,我大發(fā)脾氣,把他狠狠地批評一頓,隨之撕掉作業(yè),說:“重寫!”那一刻那個孩子臉上的笑容全無,垂頭喪氣地走到座位重新寫起作業(yè),可是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一連寫了兩次都沒寫好,而且一次比一次差,都讓我狠狠地撕掉作業(yè),后來那個學生的作業(yè)竟然交不上來了。于是我想這問題究竟出在哪了?他為什么越寫越差呢?想著想著,想到了一句話:人在心情愉悅時,才能做好一件事。原來是我打擊了他的積極情緒,在這樣的情緒下他怎能認真完成作業(yè)呢?從那以后我吸取了教訓,再遇到這類問題,我再也不打擊學生了,不管學生作業(yè)完成怎么樣,都是他們的勞動所得,我都會誠心接受并鼓勵學生,讓他們得到自信,產生積極情緒,信心百倍地做好每一件事。
??2、班主任不可有私心。
??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班主任的青睞,經常表揚他們,即使他們有時犯一點小錯誤,班主任也會和藹地對待他們。相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只要犯錯誤班主任就會大發(fā)雷霆,讓這些所謂的“差生”感受到老師嫌棄他們,根本就不喜歡他們,慢慢地就會和班主任在心理上產生距離而疏遠老師,長久下去他們還會聽班主任的話嗎?班主任對他們的教育就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們班主任萬萬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班主任要講誠信。
??“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班主任要做到的。有些班主任在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夸大或縮小;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后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承諾一些事情,過后卻沒有兌現(xiàn)……這些微小的事都會讓學生覺得,班主任都可撒謊,我們怎么不可以呢?班主任想讓學生相信,班主任就得講誠信,在給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向學生承諾的事情再苦再難也要兌現(xiàn)。讓學生知道你是個講信用的老師,學生也會學你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因此班主任在教學與管理中,要把自己的品行、情感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學生,用自身美好的心理素質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在學習、生活上要做到處處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懂得關心幫助別人,與人為善,知恩圖報。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有利于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
??二、班主任要加強交流,了解學生,對癥下藥。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家要從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學生。學生是教師培育的對象,班主任要想更好地體現(xiàn)自己的勞動成果,班主任就得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就要多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多聽一聽來自童心世界的呼聲,和學生交朋友,加強心理溝通。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一些學生難以向班主任白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每一個班主任要經常深人班級,利用適當?shù)臋C會和場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表達思想情感,從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學中布置《我想對老師說》的題目,或讓學生寫小紙條,偷偷地夾在老師的書里等,使一些較內向的學生或有”難言之隱“的學生通過書面形式與老師交流思想。老師則應該對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區(qū)分具體情況,選用適當?shù)男问綄W生進行個別幫助。另外,與學生談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個別談心,可以發(fā)現(xiàn)、掌握某些同學的不健康心理,再”對癥下藥“,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jié),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要使個別談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學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能將自己的煩悶向老師傾訴。當一些學生在學習上遇有困難,家庭生活受挫折時,他們心情苦悶,情緒失衡時,班主任要及時幫助他們,安慰他們,開展談心活動,并以誠懇的態(tài)度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讓他們把心里的積郁情緒渲泄出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
??三、班主任要指導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僅靠班主任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從小到大,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家里,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有意和無意、有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影響著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密切的血緣關系,使得父母的喜怒哀樂強烈地感染著孩子。在家長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家長表現(xiàn)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wěn)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因而學生的心理健康受父母的影響極大。但由于有的家長沒有正確的健康標準,較注重身體的健康,不太關心心理健康;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走向了兩個極端,要么對子女要求過高、動輒打罵,要么對子女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家人的這兩種態(tài)度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走向兩個極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處于恐懼狀態(tài),性格內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則過于散漫,缺乏進取心。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的指導者,就要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huán)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jù)心理狀態(tài)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
??總之,只有搞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班主任工作雖然繁瑣又勞累,但為了孩子,班主任必須潛心鉆研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知識,科學有序地運用到班級管理中,使班級成為一個和諧的班集體。讓學生身心愉悅地去學習、去生活,培養(yǎng)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