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漫談》讀后感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正是夏日,烈日當頭,對于老師和學生們最大的犒勞——暑假,如期而至。
作為一名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當班主任的時光也已占了這二十多年中的一大半,對于怎么做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也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做什么樣的班主任?”
“培養什么樣的學生?”
這是我讀的這本《班主任漫談》,在簡介部分提出的問題。也正是我一直在思考著的問題。
本書從多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做一個好的班主任,情感濃厚,風格樸實,大量生動感人的事例讓人身臨其境,故事性、啟發性和隨機性兼備,實為教育叢書之佳作。深刻的思考引人入勝,而我也從中獲益不少,在我獲得的眾多感觸中,最深的一點便是來自這本書的第二章:“培養什么樣的學生”中,關于“痛而后快”的這一節了。
痛快痛快,痛而后快!
沒有痛,怎來的快?沒經歷過痛苦怎會見快樂?不是有首歌唱得好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無論是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無論是男人或女人,一生之中,其所經歷的痛苦必定是多的。就像是一年四季,黑夜占據了一半,雨天又占據了白日中的一部分,除開令人厭惡的雨天,還有灰蒙蒙的陰天、狂亂的下雪天,晴天究竟是少數。而若一年之中全是晴天,卻又會讓人疲憊不已,精神崩潰。幸虧有了這黑夜,人類才有氣力在白日里打拼;幸虧有了那雨天,人們才會珍惜那晴天的來之不易。痛而后快,有痛才有快。
幸福與快樂感總是相伴相生的,這也是我從這本書之中所獲得的共感,也是我和本書作者魏老師共同想對學生闡述的人生道理。
說到人生道理,我又禁不住想多啰嗦幾句。教育之義,老師之責,從古至今,除了傳授技藝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對文化的傳播和對美德道義的授予。技藝知識終究是死的,只有那文化、美德才是貫徹中國兩千多年歷史長河中真正活著的東西,而我們偉大的教育工作者,正起到了這么一種文化樞紐的作用。對此我也深感榮幸。
回到“痛而后快”這個話題上,我們的學生們尚年幼,多半學生只會享受那“快樂”,卻并不會享受其中只“痛”,痛的過程的確是苦的、難的,因此我們教師工作之難,亦源于此,難矣!
而,當我們的學生,在一次歷程之中,能從痛苦里發掘出快樂的那一刻,我想我們教師之責亦已盡哉!足矣!
所以我說:痛而后快的過程,亦是成長的過程。
在今后漫長的教育道路中,我想我還會繼續對“痛而后快”意義的挖掘,繼續兢兢業業的做一名偉大而渺小的教育工作者、文化傳播者、道德傳授者,偉大在于教師團體之偉大,渺小在于我個人只乃渺渺滄海一粟之渺小。
可無論這教育工作偉大或渺小,我都享受著作為一名普普通通人民教師的每一秒鐘,痛且快樂著!
痛快痛快,痛而后快,這便是這本《班主任漫談》帶給我的最最深刻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