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近期我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感悟頗深,也從中學到了下面的的一些提示,在此與各位同仁一起分享一下:
一、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李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是科學的、民主的。從第一次見到學生開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學生相處的機會,不放過一次和學生培養感情的機會。比如: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給學生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給學生一個做主人的機會以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等等,他更是細心準備,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心、關心。還有給我比較震動的是他用“法治”代替“人治”,就是在制定班規的時候由全班同學來決定,而不是由班主任一個人定,即使班主任本人也要遵守。
二、要真心地愛學生
常聽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為什么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日常生活下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為。
對學生的愛,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實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并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么,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而班主任是最能和學生心心相印,最能真正領略到“人學”的魅力。當下課了,我坐在講臺邊休息時,總會有孩子圍過來說:“老師,要不要我去辦公室給您端水喝?”“老師,我給您送本子吧,您休息!”看到孩子們真誠的笑臉,關切的眼神,我倦意頓消了。
三、轉化后進生
每一位老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而讓我們頭痛最多是后進生,甚至在辦公室與任課老師討論比較多的也是后進生,比如某某學生本節課不遵守紀律,課間休息破壞了公共財物,還說這些人真是沒辦法了。李老師對“后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后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干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四、堅持寫教育隨筆、日記
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給他的學生寫教育日記,教學隨筆,教學反思,與學生家長通信,為他的學生編輯班級史冊,他把一個個教育智慧,教育故事記錄了下來,讓平淡的生活成就了輝煌的業績,他的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最打動我的心。我想我以后也要多寫寫這樣的教育隨筆、日記等,這樣對我自己各方面的成長有幫助。
這本書看后,對于李老師的一些話要銘記在心: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多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