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抓禮儀教育,創文明班風
要重視引導學生學習“規范”,學會做人,教育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少年。平時,能根據學校要求,深入開展文明禮貌教育活動,從而達到以人為本。
1、學習《規范》,讓《規范》深入人心。利用每天的晨會時間,有計劃地進行《規范》的學習。要求學生對照《規范》找差距,讓學生按規范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與此同時,進行系列演講比賽,讓學生學習禮儀常規和待人接物的原則,使規范深入人心。
2、從常規訓練入手,使文明具體。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守則規范教育后,要讓學生真正掌握《規范》的內容,運用《規范》待人接物。
二、挖掘有效資源,對學生進行“勤學”教育。
勤奮學習是學生應有的最起碼的美德,平時,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學生滲透勤奮學習教育。珍惜時間,遇到難題和困難時,動腦筋想辦法,從不輕易放棄,培養學生的毅力和恒心。
1、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素質教育落實的最重要的陣地是課堂,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因此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讓學生主體性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讓學生唱主角,這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2、加強提問,提高集體協作能力。
在課堂上他把握提問時機。會提問,每一個問題提出后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提問面廣,面向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及時獲得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這樣的提問是一種交流。
三、開展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1、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教育。
加強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開展以讀敬老書、做敬老事、寫敬老文章為主要內容的“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
2、在班隊活動中受到啟迪。
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班會始終是一個主渠道。如組織的以“我是合格小公民”、“我們是一家人”等主題班會,培養了學生“先人后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與人為善”的處事態度。
3、在正確客觀評價中進行教育。
讓學生用硬紙板制作評價卡,題目是“我進步了”。每周一卡,項目是兩操、出勤、學習、紀律、衛生,把學生在校的情況每周一評,小組、班級、老師評價三評合一,綜合評價,評語有“優”、“進步”、“加油”等鼓勵性的語言,通過評價讓學生增強自信心,不斷進取,克服不足,不斷完善自己。在評價中努力進取,只要努力就能有收獲,培養他們的耐心和恒心,勝不驕,敗不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評價卡學生拿回家后,家長簽字返回裝入成長記錄袋中,這樣與家長的互相溝通有利于孩子與家校結合,對學生良好的品質與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班級中評比“文明小標兵”,制定評比標準,使用文明語言,做文明事。在學校遵守紀律,學習勤奮認真,誠實言行一致,團結同學,熱愛集體,愛勞動,做好事,勤儉樸素。在家里,孝敬父母、長輩,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社區,愛護花草樹木,不惹是生非。與此同時,讓學生和家長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教育,努力使每個學生成為文明的小天使。
四、關心學生生活,做學生的“保姆”。
平時,在抓好班集體建設的同時,還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
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也是啟迪孩子智慧的金鑰匙啊!只要我們從大處著想,而把心血實實在在地灑在基礎工作中,在班主任工作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