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反思:你為什么要做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近幾年,學校在人員工作安排時,出現了一個令人感到奇怪又“可喜”的現象,那就是許多教師“爭先恐后”地申請做班主任。許多教師過去無論學校怎么動員做工作都不愿意做班主任,而如今竟主動要求做班主任了;有些教師駕馭課堂、管理學生能力實在有限,在工作過程中,經常與學生發生沖突,最后沒有辦法只好求助班主任或學校領導來處理,現在也竟然提出做班主任了。這種“主動”的背后隱藏著一個人人皆知的原因,那就是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職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晉升職稱必須具備三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經歷。由此可見,“主動”的原因是為了評職稱。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動機影響行為。作為班主任,首先必須要思考:為什么要做班主任?有的人確實是為了評職稱,有的人是被那有限的班貼所吸引,更多的人是被動地服從學校的安排。我不敢說,基于這樣的動機做班主任就一定做不好班主任工作,但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人一定不會成為優秀班主任,更不會成為教育家。要想成為優秀班主任,必須出于以下目的:
??一、為了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不做班主任的教師不是完整的教師。”我覺得很有道理。教育是一項復雜而艱辛的勞動,不單純就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技術性勞動,它還包括更重要的教育管理學生的重任。班主任就是此重任的主要擔當者。雖然做班主任很苦很累,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每天起早貪黑,忙忙碌碌,既要上課,又要教育和管理學生;既要協調任課教師關系,還要與家長溝通;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品行,更需時刻把學生安全掛在心頭。在學校中與學生有關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都得由班主任來解決,真是操不完的心。但這是作為教師完整教育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做班主任的教師,其教育生活將是不完整的。有人曾這樣比喻過:做班主任就像女人生孩子,女人明知生孩子要忍受痛苦,也深知把孩子撫養成人的艱辛,可沒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女人,沒有孩子的女人是悲哀的,有孩子的女人是幸福的。做教師也一樣,不做班主任的教師永遠也無法體會做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正如《教育的智慧》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如果不做班主任就不會嘗到當教師的真正滋味”。
??二、為了更好地鍛煉自己、成就自己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能把一個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生機勃勃,你就能管理好一個學校。許多教育家都說過,能做好班主任,就一定能夠做好校長。雖然班主任平時所做的都是非常瑣碎的事情,但是班主任工作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管理的平臺,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比起做一般的任課老師,做班主任得到的鍛煉更多。班主任需要面對校長,需要協調科任老師的關系,需要和學校每一個部門合作,需要和學生家長打交道,當然更需要每天都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如此全方位的與人交往,能不受到全方位的鍛煉嗎?——所謂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等等,全在其中了!特別是面對后進生,更是對班主任最好的磨礪。教育家李鎮西在一篇文章里寫道: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是一個跌宕起伏、有時候甚至是驚心動魄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時也就是班主任不斷享受教育并不斷成長的過程。面對一個后進生,無論多聰明的教育者,也無法預料明天他會給自己惹什么禍事。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說:“教育,每天都充滿懸念!”這里的“懸念”,主要就是我們通常的所說的“教育的難題”。期待著每一天的“懸念”,進而研究、解決不期而遇的“懸念”,并享受解開“懸念”后的喜悅,然后又期待著下一個“懸念”……如此周而復始,這便是教育過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師成長的奧秘所在。
??三、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應該是做班主任的最重要目的和職責。班主任作為一個班集體的最直接的管理教育工作者,在學生全面發展的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重任。因此,班主任必須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思想,始終本著為學校負責的態度,為學生家長負責的態度,為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級管理教育工作之中,下大力氣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努力為每個學生創建一個學習、生活、交往的良好環境,認真傳授知識,做學生的貼心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