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作為班主任的我在做學生工作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當前在我們這個地區的小學生中存在一系列問題:
第一,集體意識淡薄,更加關注個人利益。現在的小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吃苦少、安逸多;獨立性差、依賴性大;舍己奉公的精神少、關注個人利益的時候多;很多人自私自利,難以融入集體生活。
第二,心理問題突出。
(1)有不少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幽閉癥、抑郁癥以及孤僻獨立,
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等現象。我想如果不及時做好心理方面的教育疏導,問題亦不可輕視。
(2)心理承受力不強,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難以承受失敗的挫折。作為獨生子女,在家要什么有什么,認為自己想的都能實現,沒有經歷社會的挫折,有人說這一代的孩子既是最成熟的一代也是最幼稚單純的一代。
第三,有的學生不思進取,沒有目標,沉迷于網絡游戲,浪費了大好時光。問題確實存在也確實很多。當然可以肯定地說現在小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做得非常好。這只能說是一小部分學生。但作為育人工作者,任何問題都不可小視。
應對措施
1、集體意識的培養
教師要采用形象化的正面教育方法去教育學生,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根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我們對孩子們進行集體主義道德意識教育,切忌空洞說教,而要密切聯系他們的思想實際,采取形象化的正面教育方法。課上要充分挖掘語文課文的品德教育內容,激發興趣,明理導行,用先進、模范人物,為集體、為國家無私奉獻的真實、感人的事跡去教育感染學生,在他們的心目中樹起學習的榜樣,激起他們為集體、為國家奉獻的精神愿望,使他們從幼時起就在心靈里播下集體主義的火種。
其次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小學生好動,情感表現比較明顯。我們可以圍繞愛祖國、愛學校、愛班級等主題開展班隊活動。在班隊會上,全班就是一個大舞臺,使每個學生都有發揮智慧、作用的位置,人人參與,讓集體主義精神在每個學生身上閃光。在一次家長會上,家長觀看了我們班級舉行的“爭做雷鋒式的好少年”主題會后深有感觸他說:“孩子參加了這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仿佛一下子長大了許多,感到他們比過去懂事了。”有的家長說:“孩子比自己童年時期要強得多。”
2、心理素質的培養
(1)要保持快樂的心態。我告訴學生:曾經有個國王非常富有,可是他不去想已經擁有的,總想自己沒有的,結果整日郁郁寡歡,這個富有的國王一點也不快樂。快樂是一首歌,是一種心境。課間與同學們聽一支歡樂輕松的曲子,讓學生感受快樂,與學生交談嚴肅而不失幽默,學生也感到快樂,講個故事,說說笑話,做做游戲……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和愉快的情緒,在快樂中生活,快樂中學習。
(2)要有自信心。有句名言說得好,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余的一切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得到的。教育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勞動也當成快樂。如看看自己整理好的房間,自己動手裝配好的自行車,修理好的小家電、課桌椅等,心里就有一種成就感,覺得:我能行!
(3)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教育學生自己去找快樂,體驗快樂。如幫助了同學,心里很高興;對鄰居老人做了好事,心里快樂;犯了錯誤勇于承認,得到老師的表揚,同時心里也輕松了;面對一大難題,埋頭苦思,終于找到解題方法,更是快樂無比。快樂是自找的,我曾出題給學生;(班主任工作反思 )有同學書包帶子斷了,在校門口愁眉苦臉地等父母接,另一種情況是自己抱著書包就近找攤修好了書包,高高興興地背書包回家了,你會怎么做呢?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還要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能力,使小學生能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增強對挫折的耐受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生活。
結合課程改革,通過課程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養成優良的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真正體現素質的本質內涵。
3、前途理想的教育
第一、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正確理想。
在對小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時,應從發展學生的興趣著手,開展各種活動,寓理想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使學生通過活動,既激發興趣又培養能力。同時,在開展多種活動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時,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的作用,進行全面系統的理想教育,也可以結合學校和社會實際,現在特別是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和“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召開“前途理想教育”的主題班隊會,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如板報、宣傳板等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遠大的理想,為以后自己參加祖國的建設打下必要的基礎。
第二,采用榜樣教育法加強思想教育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形象思維為主,認識事物看大不看小,看近不看遠。所以,采用榜樣教育法不但要形象具體,而且要注意個性差異。例如:引導學生以某個英雄、模范人物或生活中接觸到的他(她)所崇敬的人或課本教材中的某一人物作為自己追求的理想;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來樹立理想——愛好唱歌跳舞的學生讓其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歌星、歌唱家、舞蹈家;愛好數理化的學生以將來當一名工程師、科學家作為自己的理想;……
第三、通過道德規范教育來促進理想的形成。
良好道德規范的養成,對樹立遠大的社會理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進行教育時,首先要注意學生道德規范的教育。在道德規范的教育方面,在校要認真貫徹《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根據其制定相應的班規班紀,使學生的言行都能受到一定的道德規范的約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其次,對學生進行“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召開專題報告會,用黨的發展史,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史,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學生中樹立起黨的形象,祖國的形象、人民的形象,使學生產生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做到愛黨、愛國、愛人民,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從而把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的理想。
第四、鼓勵學生腳踏實地,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斗。
1、在教育中讓學生知道理想是高于現實的東西,美好的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經過努力,經過奮斗,不想努力,不愿奮斗,理想永遠只是空想,毫無意義。
2、教育學生為實現理想而努力應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業。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這個道理,教育學生實現明天的理想要與今天的學習、鍛煉相結合起來。
3、要讓學生懂得:理想的實現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只有以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去面對困難和挫折,以頑強的毅力去沖破艱難險阻,才會達到理想的彼岸。
總之,通過理想教育,引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愿望,激發學生實踐創新的興趣,煥發學生努力奮斗的熱情,改變學生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成為我們改變家鄉面貌、建設偉大祖國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