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班主任在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1、談話中情緒易失控,遷怒于學生
情緒是人類的一種較復雜的心理過程,是人對客觀事物和主題需要關系的反映。班主任在與學生的談話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緊張、沖突、困惑的情況,假如無法有效地自我調節,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會產生情緒的沖動。有的班主任雖然不會體罰學生,但面對經常發生的教育應激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出現急躁、焦慮、應激時的過度緊張、過敏性反應等,都是對外部環境的強烈而緊迫性刺激的不適應反應。有這種不適應情緒表現的班主任,不習慣于工作變化,對于上一堂觀摩課,調一次課,換一個班級做班主任,遇到一兩個調皮的學生,都會情緒不安。這種不安的消極情緒長期累積,對自身和學生帶來的隱患,有時連他們自己也始料不及。
2、對與學生的談話效果期望過高
對自己和他人提過高的要求。尤其是年輕的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出色。想在各個方面都很優秀,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目標難以實現,結果就會郁郁寡歡,在工作中就會帶著消極的情緒,遇到問題、矛盾時,就不容易調節,控制。有的年輕班主任,想幫助某個學生改掉抄作業的壞習慣,找這位學生談過一次話以后,就希望能立竿見影。可是,行為習慣是要靠不斷地養成和刺激的,一段時間后,發現他“舊病復發”,就很失望,認為孺子不可教也,對這名學生失去信心,甚至一聽說他做錯什么,就很厭煩。
3、缺乏奉獻精神、博愛心和責任感
受商品經濟的影響,很多班主任面對清貧的生活,紛紛“下海”,使班主任工作處在半癱瘓狀態,表面看學生學習、行為比較正常,但久而久之,一些缺乏用心管理的班級,隱患就會浮出水面,打架、偷竊、孤僻成性、玩世不恭、問題生層出不窮。這是班主任缺乏奉獻精神、博愛心和責任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