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應關注的幾個新問題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時下,新“讀書無用論”又重新抬頭,而且具有地域色彩。主要表現在:“讀大學找不到工作等于讀書沒有用”;“大學畢業生工資偏低等于學問越高越沒有用”;在一些地方,如我們福清地區,在學中學生出國似乎比在學大學生容易獲得簽證,這無異于說讀書沒有用。產生新“讀書無用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大學學費高,投入大產出小,貧困家庭負擔過重。也有“急功近利”的,如有的家長認為反正上大學也是為了今后找工作,倒不如現在就出國打工賺錢來得合算等。但最關鍵的原因應該是許多人的“短視行為,尤其是一些家長,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子女,企圖通過子女來實現自己的愿望。
由于受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在初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多集中在女生方面;在高中,班生數中女生明顯多于男生,同時,邊讀書邊辦理出國手續的現象相當普遍。一個學年結束,年段至少有二十多位學生獲得出國簽證。這些能不影響那些還在迷惘苦讀中的學生嗎?新”讀書無用論“折射出新時期許多學生在認知、理想、愛國等方面的缺陷,一味地追求個人眼前的利益;也折射出國家在教育發展與經濟發展方面存在的矛盾。因此,在如何逐步消除新”讀書無用論“影響的問題上,我覺得除了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資,社會要擴大正面宣傳,家長要為子女”計深遠“外,我們班主任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應當充分發揮我們的影響力:(1)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班主任可以以名人、偉人、現實中的成功人士、校友等為榜樣,堅持正面教育,增強學習動力。(2)常與家長聯系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幫助他們認清社會發展趨勢,逐步樹立”長遠“意識(3)培養學生吃苦精神,以堅強的毅力來完成學業。
三、關注新”文化觀“當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快,表現在文化方面,則是呈現一種新的文化心態、文化觀念,主要有:
1、”洋文化“的升溫。就像上個世紀80年代的學生中出現的”追星熱“那樣,”洋文化“在學生中的升溫首先表現在”英語熱“在逐年升溫,漢語不斷趨向低谷。從幼兒園到博士畢業,英語是幾級幾級地考。其次是熱衷于外來影視,如”韓流“、”日流“文化偶像的崇拜;熱衷于過”洋節“、”洋消費“,如熱鬧的圣誕節,浪漫的情人節。
2、流行文化的蔓延。由于網絡等高新技術的傳播媒體的出現,新詞新語很快就成為流行文化的”溫度計“。例如,作文里,一些學生動不動就來一個”酷詞秀語“,弄得語文教師尷尬不已;生活中,一些學生時不時就來一個”靚裝怪發“,說什么”個性文化“,搞得學校政教處措手不及。又如,許多學生愛讀”壓縮名著“。”壓縮名著“屬于所謂的”快餐文化“,這種壓縮名著最大的問題是破壞了原著的內涵和精神,給閱讀者造成一種”名著也不過如此“的錯誤或片面的看法,進而曲解了名著本身的真正含義,從而難以培養學生養成品讀名著的良好習慣,那就無法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精髓,也就談不上弘揚了。凡此種種無不折射出當前學生的一種文化心態——追捧”流行“,熱衷”外來“,喜好”快餐“。
文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一種新文化,一個新事物的出現,本不足為奇也無可厚非。然而,從一個民族的角度來看,一種新文化的出現與流行,如果以破壞或取代本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為代價,那么,這個民族將面臨危險。同樣,在中學生中無論是追捧”洋文化“還是熱衷于”流行文化“,決不允許以怠慢或拋棄中華傳統文化為代價的,必要的時候還應該把它上升到愛國、民族的高度來衡量。因此,我認為,新時期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班主任需要做的工作是:(1)配合”讀書月“活動,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為班會的專題內容而經常開展,養成品讀優秀文化名著的好習慣。(2)正面疏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文化觀“,明辨是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洋為中用“,學而致用。(3)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從儀容儀表,行為言語上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培養科學的”審美觀“。
教育是社會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無論是”留守孩“的教育問題還是新”讀書無用論“的抬頭問題,抑或是新”文化觀“的流行問題,都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其他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自覺樹立起社會意識,責任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科學的方法論來做好新時期的德育工作,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