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得失談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從事的是一門有得有失的教育藝術。有得,心胸開闊天地寬;有失,風物長宜放眼量。因為有了得失,班主任工作才有了無窮的魅力。
回首我的班主任生涯,萬千感慨卻難啟筆端。大體來講,總是得少失多。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出現一些失誤在所難免,它可以促使我不斷地檢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讓我逐漸地從淺薄和浮躁中走出來,去不斷地完美自己的班級工作。
記得有一年,我中途接了個班。這個班的班主任因病請假了,班里亂得很,學校讓我臨危受命。
一踏進班里,推開教室的門,漫天飛舞的課本迎接我的到來,還有幾個凳子腿正飛在空中。原來這個班整天處于“戰區”!
在“戰區”的角落,一個窗臺旁,我看到一個女生正背著書包,手里端著課本,專心地讀書,看來班里連一張安靜的課桌也放不下了。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女生“孺子可教”也,從此我也特別關注起這個叫文梅的女生。
在幾個月疾風驟雨般的整頓后,班里的“脫韁野馬們”,被我調理地服服帖帖了。在我的眼里,這些“野馬”本應該就是“寶馬良駒”。在精心營造的恬靜教室里,我與孩子們同快樂、共成長。我用我最大的能力對他們教育關心,精神養育,雖然付出了瑣碎與青春,但收獲了師生間深厚的感情。特別是文梅同學,文靜而又充滿英氣的她,學習突飛猛進,很快成了全級的尖子生。
然而,一年以后,學校要重新分班,我的班里很多的學生被分到了其他班里。學生都眼含著熱淚不忍離去。特別是文梅同學,幾次向我和學校提出,要回到我的班里。處于維護學校大局的角度,我做了她好幾次工作,讓她收起這個想法,安心學習。
終于,有一天,她從她的班里抱著課本,眼含著淚花,鼓起勇氣回到了我的班里。我又一次地做工作,無可奈克的她,只好又回到了她該去的班里。
這件事很快隨著孩子們的畢業離校,在我的教育歷程中被淡忘了下去。可是,隨著孩子們都考上大學乃至工作后跟我不斷的通信聯系,我才意識到:這位文梅同學畢業后從來沒有跟我聯系過,看來,我當年的做法有失恰當了。我隱隱感覺到: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這位學生的心靈。我逐漸地意識到:她當年的那個舉動是要鼓起多大的勇氣才做出的決定。通過這件事,我覺得,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要研究孩子們正在成長中的心靈,要學會養育心靈、善待心靈。
回眸我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那些歲月,如果說有些什么收獲的話,我覺得最大的收獲便是在嘗試與摸索中學會了思考。
一、以主題班會貫徹班集體教育
鐵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開鎖,而鑰匙卻輕輕一轉把鎖開了。鐵棒問鑰匙這是為什么,鑰匙回答說:“這很簡單,因為我懂鎖的心?!碧K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不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個心靈來感知周圍世界的?!卑嘀魅喂ぷ?,重在師生間心靈的溝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種人類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
近幾年來,在學校政教處的指導下,我借班會課這塊寶貴的陣地,引導學生樹立一種班級精神,組成一個有著共同理想、信念、行為準則和價值觀的集體。
在學期伊始,我就對自己說,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就從有計劃、有目的地上好每一節班會課開始。
我個人認為:主題班會作為集體教育的主要途徑,應該以弘揚積極向上、和諧進取的風氣為主旋律。學生年齡越大,越是敏感多慮、容易受暗示。大張旗鼓地批判個別學生的不良現象,只會令大多數學生更焦慮、抵觸。主題班會的立意要在現實基礎上相對拔高,以營造整體氛圍、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為目的,具體問題的解決應放在課后、特殊學生的問題應進行個別教育。
曾經有學生向我感慨,“每天過的是機械化的日子,打交道的只是冷冰冰的分數和殘酷的名次,學習的意義究竟何在,考上高中是否意味著從一種痛苦進入另一種痛苦?”。我想,學生在被動、壓抑的心態下,他的承受力往往是不堪一擊的。班主任應該分析每位學生確定目標學校的動機,引導學生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分數線這個客觀因素之外,盡可能挖掘其主觀動機,在這樣一種內動力的驅使下,學生的努力才會更主動、更持久。于是,我設計了以幫助學生挖掘學習內在動機為主題的班會課《用行動實現夢想》。在這天的班會課上,每位學生以“目標學校最吸引我的地方”為話題一一做了發言。對心目中的理想學校做了大膽的暢想。通過這節班會課,每位學生第一次真切地感覺到了選擇的主動權降臨在自己手中,目標變得更加具體。課后,每位同學留下了自己的感想。
隨著月考的結束,學生需要受到鼓舞、調整心態、樹立自信,找到了精神支柱才有信心投入考試的最后沖刺。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自我鼓勵、重拾自信,我于是開設了名為《用一種精神感動自己》的班會課。課上我與學生觀看了《感動中國》的片斷,達成共識“要想感激父母、報答老師,必須讓我們先學會感動自己,因為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影響周圍”。學生在感動自己的一句話中寫到“人是有惰性的,但人生有幾步 是必須跑的”、“只要朝著太陽走,永遠不會被淹埋在陰影中”、“如果說人生是一首優美的樂曲,那么痛苦則是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說人生是一篇蔚藍的大海,那么挫折則是其中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
回顧班級歲月,我有計劃地開設了很多的系列主題班會課,收獲頗豐。身為班主任的我時常在思考,今天所做的工作,為學生的今天和將來留下的應該是:他們在離開我們成人的視線后,能夠學會獨立地生存、生活、求知、合作、共處;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樂觀地面對生活。
二、用德育周記引領學生心靈成長
從中小學生的成長規律看,他們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在良好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常出現行為反復。針對這一特點,我鼓勵學生寫德育周記,堅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一種很好的德育手段和措施。在周記中,學生可以記錄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情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發現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及時進行行為矯正,逐步提高自我觀察、自我認識、自我分析的能力。
同學們通過撰寫“德育周記”,每天記錄下自己成長中的內心感受,深刻剖析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自我欣賞,自我激勵,自我改正,自我完善。在寫德育周記的過程中,學生們每天與自己對話,與自己作心靈上的較量,提醒自己要學好。同時加深自己對德育意義、目的、行為的深刻認識和理解,促使有效地改造自我,體味戰勝自我的幸福,做到日學一語、日行一善。長此以往,就可以達到積善成習的目的,逐步使自己成為一個能夠自主發展、有著良好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的人。
近幾年來,我通過批閱德育周記,與學生交流,或解疑釋惑,或加油喝彩。與學生進行書面思想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提醒學習上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學法指導、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發展性地提出每個階段的小目標等等。這種形式有機地將個別思想教育與集體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發學習動機轉化后進生曾經有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钡诙€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座高樓?!钡谌齻€人笑得更燦爛:“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新城市。”十年后,第一個人仍在砌墻,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心理學研究顯示:一個人把工作的價值看得越高,由此激發的動機就越強,在工作中煥發的內部力量就越大。
每個班級都有讓班主任頭疼萬分的后進生。后進生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有的是因為基礎薄弱、有的是因為嚴重偏科、有的是因為資質不高、有的是因為缺乏學習目標、有的是因為習慣松懈并且家長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有的是因為受到情緒影響而表現出成績的不穩定……
經常聽到有老師抱怨“某個學生抓了半天一點效果都沒有”,其實要想改善后進生的學習成績,必須要找準原因、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個別輔導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對于改善后進生學習成績,我的理解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學習態度端正、基礎薄弱、嚴重偏科的學生,個別輔導是有效的方法;對于學習努力、資質不高的學生,培養能力是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對于缺乏學習目標的學生,要側重學習目的性的指導、幫助其確立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對于習慣松懈、家長沒有盡到教育責任的學生,要首先以家長作為突破口、施加壓力、達成共識;對于受到情緒起伏而表現出成績不穩定的學生,平時要特別留心該生的情緒變化、行為表現,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顯得尤為重要。
激發后進生學習動機這一嘗試收到了較明顯的效果,學生很快進行了重新的角色定位,融入到了新的學習群體,在感覺備受重視、擔負重要學習使命的情況下積極性大增。
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為了學生,我仍將用自己并不起眼的綠,去成就花的絢麗、果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