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懂得學習和反思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11月9日,我和幾位同事一起聆聽了隗金枝老師和袁鳳芹老師關于班主任工作的專題報告——《系列活動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和《學思行----做幸福的研究型班主任》。兩場報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隗老師在報告中指出要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系列教育,讓學生通過活動感悟親情,感悟友情,體驗成功,體驗挫折,讓學生通過德育活動在快樂中體驗成功,在活動中健康成長。她一開始便讓大家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我們是讓孩子們活得愉快還是獲得悲慘?教育活動是制造痛苦的工具還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們有沒有因一時沖動傷害了學生?我們是不是真正了解我們的學生?接著,隗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管理觀點: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創設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引領學生從他律到自律,從自育到自塑的過程。開展主題活動要經過一下幾個階段:一是認識引領階段,在思考中識別真善美假惡丑;二是實踐體驗階段,在活動中培養技能,磨練意志;三是行為提升階段,以活動引領學生的幸福人生。隗老師通過多媒體向我們展示了她組織開展德育活動的做法,讓我大開眼界,真佩服她的那股干勁和鉆勁,可見她是一位極富愛心、極具智慧的班主任。
聽了隗老師的報告,真感覺自己以前思考的太少了,因為較少去歸納總結問題,以致無法從細節中發現問題,而往往細節當中有著很多的教育契機。而我們的教育機智,教育智慧往往來自一些生活中的細節。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學著去做一個有心人,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能夠敏感的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機,讓自己有所成長。
隗老師說得對:有些事情可以等待,但是學生的發展不能等待;我們可以不是天才,但我們可以成就一代天才;我們可以只有一桶水,但我們要指引給學生一條河。雖然提升自己不是很容易的,但現在教育部門給予了我們許多這樣的學習平臺,我們就要抓住機會,認真學習,有所收獲。
袁鳳芹老師的講座同樣令人思考。作為教師,我要在專業領域不斷反思,教育的過程是復雜的過程,同一方法,對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會在不同的學生中產生不同的影響。作為教育者,要勤于反思,反思每天的教育教學過程,及時修正自己的不足;反思每一個教育環節,發現問題不斷改善;反思每一個教育現象,不斷總結提高。
袁老師說:“班主任要做一個永遠的成長者,不斷學習、反思、總結,不斷和家長溝通,和社會接軌,不斷糾正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無意識狀態下所犯的錯誤。”我要學習袁老師積極進取的精神,工作再忙,也要擠出時間學習;工作再繁瑣,也能從紛繁的教育現場,捕捉到教育契機。教育智慧來源于學習實踐,來源于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