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如何解決學生間的矛盾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在學生的日常交往中,往往會因為某些小事引起學生之間的摩擦或者糾紛,造成關系緊張,加之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受到父母過度保護,個別家長對孩子不能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許多孩子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心,常因一些小事而發生矛盾。如何解決是每個班主任必須面臨的問題。
有些學生之間發生沖突,又不知怎樣協調好與同學間的關系,只能以“武力”解決,根本無法化解矛盾。他們大多選擇告訴老師或家長,希望老師和家長幫助解決。不管他們告到哪,最終還得咱們老師來面對和處理。同學間有了矛盾或糾紛,“官司”告了過來,教師又怎能夠坐視不理?多數教師通常采用三步曲的做法:將爭吵、打鬧的雙方叫到一起,先了解事發的緣由及經過,然后依據校紀、班規作出評判,對過錯方一通批評教育,最后設法讓爭執雙方來個握手言歡……可是學生中的矛盾仍在繼續,只不過對象變了而已。那如何減少學生中矛盾的發生,提高學生自己解決矛盾的能力,這是作為班主任的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那天中午我剛到校,我班的張詩容、張榮菲等幾名同學一窩蜂的來到我跟前,急切地告訴我呂阿磊和張衡打起來了。我叫他們把他倆勸開再說。他們說,同學根本勸不開。我快步走進教室,他倆見我來了馬上停止了打斗。我按例把他倆帶到辦公室,準備采用三步曲來解決他倆的糾紛,但我突然想到上周我才給他倆解決了一次矛盾,怎么又發生了,看來再用三部曲作用不大,只能解決這次的沖突,無法解決他倆思想問題,如何與同學友好相處。正巧今天是星期五,第二節是班會課,我何不組織一次特殊的班會課,讓全班同學來解決這次糾紛,同時借解決他倆的矛盾,也讓全班受教育。現在讓他倆冷靜,反思。
在班會課上我提出主題:同學之間如何友好相處,讓每位同學結合呂阿磊和張衡打架事件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沒想到學生發言踴躍,有四方面的內容:(一)指出打架的危害:打架傷友情,破壞班級的形象以及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印象,如果受傷還要賠償醫藥費;(二)批評他倆各自的做法:不應該斤斤計較,意氣用事;(三)提出解決辦法:如果對方冒犯自己先警告對方,若不起作用可告知老師,請老師解決,就是不能動手;也可用名言提醒自己,君子動口不動手,退一步海闊天空等;(四)作為旁觀者,不能視而不見,甚至瞎起哄,應該熱心的去勸架。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使他倆的情緒慢慢地平靜了下來,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時他倆不僅相互認錯,而且還給全班同學賠禮道歉,承認自己不該打架影響同學學習。
通過這次處理學生間的矛盾讓我有事半功倍的感覺,同時也我對處理這類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一、教師在處理時要做到態度平和
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耐心傾聽,談心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適當的批評責備可能也是必要的,但嚴詞訓斥的方式要慎重采用,因事而異,因人而異。小學生之間發生矛盾之后,會出現告狀現象。老師此時應耐心聽完雙方的辯解,認真對待,會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賴。因為在成人看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小學生的心目中卻是大事。學生往往把向老師告狀當做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學生傾吐時。老師如果認真聽了,學生對老師的信賴,矛盾也就解決了一半。
二、創造各種機會,讓同學之間恢復團結
如果同學間真的鬧了矛盾,在他們無法自覺和解的情況下,班主任要從中調節。例如,在編座位時,讓他們坐在一起,給他們以更多的接觸機會;在課堂提問時,可讓他們共同回答一個問題,相互補充;在勞動時把他們分在一組,協同作業,以增進友誼。通過各種活動,讓雙方由“陌生”變得更加熟悉起來,在心理上產生和解的渴望。這是矛盾雙方和好如初的心理基礎。
三、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
學生發生矛盾,雙方都有責任。老師吧對方找在一起,讓他們先說說自己做錯的地方,再說說對方錯在哪里。錯了向對方道歉。當對方做自我批評時,另一方的氣也就消個差不多了。借此機會,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雙方明白搞好團結的重要性。
四、讓學生集體發揮愛的感召力
發生矛盾的雙方,在一段時間內心中會很難受,需要其他同學用友愛來撫平創傷。如果集體能不冷落他們,用關懷溫暖他們,就會重新激發他們的愛心,努力彌補失落的友誼。
五、交給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
如果學生了解化解矛盾的方法,遇事就不會那么盲目,沖動。我利用班會課告知學生,同學之間有矛盾分歧屬正?,F象,產生矛盾時要冷靜,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要相互謙讓,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遇事要三思而行,不能動輒就用拳腳來解決,那只能把矛盾越鬧越大,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確實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六、教給班委干部處理同學之間矛盾的方法
學生之間幾乎天天都在發生矛盾,有些是芝麻大的小事,如借筆沒還,本子撕碎了等,對于這些小事老師每件親自處理確實時間有限,但不處理又怕事情越鬧越大,這時就可以教班委干部如何處理,師提出解決意見,讓班委參照解決,解決后匯報結果。倘若解決有困難教師在出面。通過慢慢地訓練班委已經能解決很多普遍的矛盾,有時學生直接找班委解決,或班委主動解決,根本不用教師操心。這樣即培養了學生能力,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一個班集體是由學生凝聚而成,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學生之間難免會發生矛盾,產生不團結現象。因此,作為班主任,在工作中及時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表現,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在日常的教學中、在班會上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自己學會體諒,學會珍惜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會與人交往與合作,學會分享與共處,讓師生共同營造一個相互競爭共同提高、團結、和諧的良好的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