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2011年5月19日,我有幸代表學校去德州教育局,參加德州市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初為人師的我,去參加經驗交流會除了學習,就是帶回優秀班主任的工作經驗與大家分享。
這次班主任交流會是2011年全市開展的第三期班主任交流會,本次交流會主要針對德州各縣市小學班主任工作,全市共選出26名小學優秀班主任發言,他們的發言主題鮮明、事例典型生動形象、語言流暢邏輯性強、普通話標準、每一位發言人都氣質形象俱佳,把教師的職業素養(道德素養、專業素養、個性素養)發揮的淋漓盡致。我把學習的經驗共享如下:
一、班主任應寬容幽默——敞開“心”扉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懲罰更強烈。”事實證明,寬容與幽默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讓學生快樂地接受老師善意的批評,班級氣氛也越漸融洽,凝聚力增強,一個團結向上的優秀班集體也會形成。
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苛責;
多一份理解,少一些隔閡;
多一點幽默,少一點嚴厲。
1、走進心靈,進行“心”的交談
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膽子小,很多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主動和老師交流,不良情緒藏在心里,不僅影響學習,還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尋找心靈的入口,傾聽孩子的心聲。
2、培育心靈,揚起“心”的風帆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學生不是一塊可以任意搓揉的泥團,而是有著自己獨特個性的“根塊”。班主任的工作應是一門“因勢象形”的根雕藝術,應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個性教育,作為班主任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幫不同個性的孩子揚起不同的心靈之帆。
根據學生表現出的不同特征,通過對大量個案材料的細心分析,優秀教師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了有針對性的個別工作方案。
聽話型——聚合鼓勵促進步
沖動型——啟迪理智可制怒
表現型——因勢利導促提高
低沉型——喚醒自信促成功
散漫型——利用優點來轉變
3、感化心靈,架起“心”的橋梁
教師的工作不僅僅要感化學生,更要感化家長,堅持利用家長會和“電話聯系”的活動,增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在電話中要注意表揚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進步。努力溝通達到的效果是:家長對孩子有信心,對老師有感動,孩子對學習有決心。我們愛我們的學生們,愛學生就不怕付出,我們要用我的真情,滋潤家長的心靈,在老師與學生家長的心靈中架起一座情感的橋梁,讓教育更有實效。
4、凈化心靈,獲得“心”的收獲
感受心靈,我們輕輕叩響了學生的心靈之門;走進心靈,我們和孩子在情感上共鳴;培育心靈,我們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我們和學生一起成長,我們奉獻著愛,同時也被許多領導和前輩關愛著,被家長和學生關心著,在愛的滋潤下我們同時也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二、讓班級成為有主義的集體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中國共產黨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勝利,這是一種主義;美國在許多方面是領導者,沒有榜樣可以效仿,是什么讓它做出決定,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說是使命感,使命感讓美國迄今為止走在世界前列,這是一種主義;再說近一點的,我們的校領導和老師們,勵志踐行打造小學教育的航空母艦,幾年來第一實驗小學成為全省知名度較高的學校,這也是一種主義。主義可以團結力量,激發精神,促進成功。同樣,一個班級也需要主義,讓每一個學生熱愛這個班級,以身在這個班級為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集體主義。那么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怎樣培養呢?具體做法如下:
1.入班誓言
在學生進入新班級的第一天,教師發給同學們擬好的《入班誓言》,由班主任帶領,師生共同宣誓,這樣做,既能使學生一進班級便有規可依,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如何做;又可以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還能使學生振奮精神,對新生活充滿信心,充滿憧憬。
2.班級公約
隨著同學們逐漸熟悉新班級,班主任及時帶領同學們制訂班級公約。具體做法:首先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在學校生活中,如果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就是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逐條記下來;第二步,每組把同學們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整理一下,歸結成若干條;第三步,利用班會課,師生一起逐條分析、討論,然后舉手表決,最后形成班級公約。班主任宣布班級公約正式形成的同時強調既然大家都認為公約上各條都是對的,這樣做好,那么我們就要認真遵守,說到做到,用實踐履行自己的誠信品格,并讓同學們談談對照公約,我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怎樣提醒自己,把自己的言行與班級公約一一對照,同學之間互相監督,讓我們的班級公約伴隨我們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3.建設精神家園
要讓學生熱愛班集體,就要讓這個班集體成為學生心中的家,成為他們的精神家園,在這個家中,學生們和睦相處,相互愛護,我們要時時讓學生們記住“班級的利益高于個人的利益”,并且從自己做起,起表率作用。對于學生熱愛集體的優良表現,我們要大力表揚,熱情鼓勵,并且發給了他們表揚條。相信他們的表率作用一定會激勵其他同學都會以班為家,來全身心的熱愛這個精神家園!
三、培養習慣很重要
有個故事:父子倆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了!”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大聲吆喝,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還是一動不動。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看看左右無人,便貼近牛的耳朵上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
1.抓開端,勤管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班級管理,前一個月很關鍵。為什么這么說呢?這與“破窗理論”有關。這一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碎的窗戶玻璃"。我們中國有句成語叫“防微杜漸”,說的正是這個道理。班主任要經常做到有事無事勤進班,勤管理、勤督促,防患于未然,樹立起良好的班風,班級管理走上正軌以后開展工作就輕松多了。回憶起開學第一個月的情形,的確相當辛苦。每天大部分時間在班中,從坐姿、站姿、舉手、排隊等細小的事情一一教起。班主任靠的是勤跑、勤觀察。早上學生一到校,你就出現在教室里,教學生練習早讀;學生上課,你在教室外轉轉;每節課下課后,如果不是你的課,你就會趕到教室提醒孩子們做好下一課的準備工作,直至下一節課的上課鈴聲響,站在門口指導孩子們如何安靜地等待老師來上課;課間你到學生中間談談心。腿勤、聽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根據學生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同時也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而這樣的努力也終于有了成效,一個月下來,孩子們漸漸地知道了每天什么時候當做什么事。
2.多形式,知規范
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可是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課前準備、課上聽講發言、課間紀律、勞動衛生、作業完成、每日作息……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使小學生應接不暇,單憑老師去說教、糾正,難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在我們學校,班額大,有時候老師喊破了嗓子,很多孩子該干什么還干什么,如同沒有聽見。兒歌、順口溜是孩子普遍喜愛的文學形式,于是我們就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順口溜教會學生背誦。如:
(丁零零,鈴聲響,我們快步進教室,小小腳并并攏,小小手自然放,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認真聽,勤動腦,多提問,我們學習多快樂!)
3.嚴要求,巧訓練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后是非常愉快的,可養成的過程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需要戰勝許多困難,經過許多練習。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要矯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同壞習慣作斗爭才能形成,在訓練中要強調“反復”、“嚴格”四個字,不怕麻煩。不過光“苦練”還不行,要把“苦練”與“趣練”結合起來,如果一味單調訓練他們就煩了,因此在訓練中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例如在路隊訓練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方法1:“師生互夸游戲”。游戲規則是我夸學生一句,學生模仿夸我一句。
我說:“同學們今天真精神。”學生說:“老師今天真精神。”幾個低頭塌胸的學生受到暗示,趕忙抬頭挺胸。
我說:“同學們站得真端正。”學生說:“老師站得真端正。”我一看隊伍,學生都站得筆直,四人一排整整齊齊。
我說:“同學們真像解放軍。”學生說:“老師真像解放軍。”再看同學們走起路來精神抖擻,個個都像解放軍戰士。看來,夸獎和暗示的力量蠻大的。
方法2:“比一比。”放學送隊時,我們可以搞個小比賽,要么男女生比,要么前后隊比,不時還用言語刺激他們一下——“今天女生的表現不錯,口號響亮、隊伍整齊。”男生當然不甘落后,口號聲立馬提高八度,腳步也整齊多了。看來,比賽和挑逗的力量蠻大的。
方法3:“老師不在我更棒。”偶爾,我會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都很棒。今天我們做個小試驗,看看你們到底有多棒。今天的路隊我不跟著你們了,看看你們能不能走好。”路隊朝前走了,我站在遠處悄悄觀察同學們的表現,你別說,同學們表現得還真棒。看來,好奇和新鮮的力量蠻大的。
4.勤評價,明獎懲
建立評價制度激勵學生,讓學生滿懷進步的渴望。要想讓學生形成好的習慣只靠老師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夠的,我認為要建立一個與其學習、習慣等掛鉤的評價制度。當學生表現優秀,教師便給予認可和贊賞,如發“好習慣積點卡”。再者,班內設立“競爭榜”,內容涉及紀律、衛生、勞動、學習等方面,兩個人為一對競爭對手,表現好的貼星,表現差的去星。每周一統計,每月一總結,表現突出發獎狀。這樣就調動起學生的競爭意識,人人爭先,人人進步,形成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良性循環,效果很好。
四、提高自身職業素養
子曰:親其師,信其道。我認為,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才能親其師。教師的道德素養、專業素養,個性素養都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因此,學生無需“啟蒙”,教師的自身魅力是學生好學、樂學的重要起點。
1、提高教師道德素養
教師不僅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還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現代學校中,培養年輕一代的任務,不可能由一位教師獨立完成,而是依靠教師集體以及家長、社會的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的。教師必須做到:善于與同事合作、善于與家長和社會合作。
2、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專業素養包括專業知識素養和專業能力素養。
(1)各門學科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科學技術呈現綜合化的趨勢,當代學生興趣廣泛,求知欲強,要求教師只有博古通今,才能以淵博的知識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才能在學生中樹立更高的威信,才能將自己的影響更多地滲透到學生生活的一切領域中去。
(2)教師所掌握的學科知識應達到“化”的程度,即將學科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點,才能夠深入淺出、游刃有余地講課,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敬。
(3)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分析、預測和指導,還要駕馭教材和組織教學,有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較高的教育機智。
3、提高教師個性素養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具備諸如熱情樂觀、有責任心、仁慈友善、善于交際、樂于助人團結合作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沙漠里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憂郁的人說:“唉!只剩下半杯水了,怎么活呀!”而樂觀的人卻說:“多好啊!還有半杯水呢。”樂觀的去當班主任,你可以把孩子們當做一棵棵花苗,而你就是花園的園丁,花苗生蟲子了你給他們捉捉蟲;花苗變黃了你給他們施施肥,再澆澆水。當風和日麗的時候,你經常站在高處,望望自己的花園,比一比自己的花園和別的花園有何不同。每次你都會驕傲地發現你的花苗是最棒的。既然選擇了這行,那就欣然接受,并快樂地做下去。做一個快樂的園丁,這樣多好呀!
優秀班主任們對學生的愛遠遠勝于我們,聽了他們的報告,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從小事做起,教育學生講究方法,注重策略,實踐出真知!相信以上共享經驗對老師們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