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工作之我見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接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要使家長的教育配合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關鍵在于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家訪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徑。家訪是學校、家長、學生聯系的紐帶。由于農村家庭文化層次的特殊化,在家訪時應給家長灌輸一些現代教育觀念,讓家長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樣教育孩子,并隨時與老師配合、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行為。其次,還應適時召開家長會,交流溝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
四、班主任要注意對“學困生”的轉變。由于家庭教育的誤導引起學生厭學,導致學生上課思想不集中,不專心聽講,作業馬虎,甚至一提到讀書就頭痛,繼而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了,學習成績不斷下降,最后自甘落后,產生自卑心理,成為“學困生”。如:我們班上有一位學生名叫汪增偉,智力尚好,但上課時,總是側著身子,低著頭,扒在桌子上,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做作業字跡潦草,閱讀能力極差。學習沒有上進心,缺乏榮譽感,他看到別的同學作業得優,他會說,這有什么好稀奇的,我不要“優”,我只要良好就夠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對學習的態度如此消極呢!原來他母親的文化程度只有三年級,他父親也只有小學畢業,但夫妻兩人對兒子的學習“非常重視”。他媽媽就做些家務,照顧兒子,管他讀書(注重吃好,“注重”回家作業,注重考試分數)。父親有時聽了孩子的媽媽說兒子的不是,他呵斥幾下,發發火,也就完事了。這樣長期以來,兒子早已討厭做作業,討厭學習了,自然就成為了“學困生”。于是我通過對孩子談心,并對家長進行家訪,對他的一點點進步都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并給家長灌輸一些現代教育理念,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有了明顯的變化,上課認真了,作業工整多了,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總之,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復雜的,任務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們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就會得到學生和家長們的愛戴、尊重與支持。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