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幾個點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通過說理來體現,在與學生說理時,不能只看到缺點,還應該看到學生的優點,看到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抓住學生的長處入手,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中外的教育專家都認為,表揚能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優勢的同時,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無論怎樣的學生,他都會有值得表揚的地方,抓準說理的切入點,把握住說理的焦點和重點,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1、要抓準說的切入點
班主任在說理方面,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要像上課那樣認真備課,深思熟慮,然后找到一個最適合學生獨特個性特征的切入點,做到有的放矢,準確無誤。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的優點視而不見,沒有說到要點上,學生就會產生低落的情緒,缺乏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造成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全面,失去自信心。如:班里有個男孩子,非常聰明,成績也不錯,平時卻經常違反班級規章制度,雖然是大事不犯,但是小事不斷。經過了解得知,是由于他從小失去母愛,缺少管教,才會形成這種自由散漫的性格。針對他這種特殊的家庭情況,我將說理的切入點放在了他爸爸的辛勞操勞上。他爸爸既當媽又當爹,比任何人的爸爸都要辛苦,就是為了給他創造一個學習、生活的舒適環境。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比一般的孩子更懂事,更勤奮,促進孩子意識、行為上的轉變。
2、要說到問題的焦點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當中,與學生說理要說到問題最重要的焦點。對學生的問題從淺顯明白中揭開問題的要害,使其余的問題迎刃而解,或隨之而解。如,很多學生犯了錯誤或者違反紀律之后,一般都會很習慣地舉出別人也犯錯誤的事例,似乎,有了別人的錯誤在前,他就等于沒有錯誤,或者減輕了錯誤程度似的。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在說理過程中首先要抓住什么是對是錯,要讓學生非常明確是與非的標準。然后,再讓他明白,錯的事情即使有再多的人做,也是不可以跟隨的,每個人都要有自己做事的標準和原則。這樣,學生就不會對別人的錯誤耿耿于懷,更不會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
3、要說到教育的重點
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說理過程中,是非觀點要明確,中肯,既要講正面的道理,也要說反面的非理,使學生明白主題,明白老師的教育內容。避免切不中要害,沒說到重點上。對學生說理時,看上去很淺顯的道理,但是能讓學生明白并接受卻不容易,含含糊糊則更糟糕。記得有這么一個男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出色,但是行為習慣上卻是非常自由、散漫。有一次,我們上課學習周恩來總理一夜的辛苦工作之后,還整理自己的衣裝,以非常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學習到這里之后,我讓他說說自己的感受,并結合自己的生活態度進行比較,在學習之中,對他的行為習慣進行了教育,使他在與偉人的比較中明白自己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包括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
二、與學生要說到心上說到心上,就是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丟學生的面子,因此,它不會引來抵觸情緒。讓學生從無痕的接觸中學會尊重與理解,體味到獨立人格的尊貴和老師的拳拳之心。內心的交流,表達出了老師無聲的愛。它是老師一個善意的微笑,是老師一束關注的目光,是老師一句鼓勵的話語。學生從真心的教育中學會自我反思,自我認識,并逐步改正。
1、制造懸念讓學生想聽
班主任的說理,是要讓學生從情愿的狀態下感受的,就是要讓他們高興地聽,甚至自己想聽。做到了這點,班主任的說理就達到了成功的一半。學生在情愿與心悅的情況下,對老師的教育自然就容易接受。如:學校的枇杷快成熟了,看著一個個枇杷掛在高高的枝頭,很多學生就產生了上樹摘枇杷的欲望,甚至有的就真的爬了上去。盡管明知道學校的枇杷并不是種起來給大家摘的。于是,在班隊課上,我說,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學生都很想聽,我就說:“我呀,在學校發現小偷了。”大家都很奇怪,一個個豎起了耳朵仔細聽了起來。我說:“這個小偷可奇怪了,學校里值錢的東西他不要,好拿的東西也不拿,就是要偷那不能用又不能吃的青枇杷。還要擔著從樹上摔下來的風險。真是不明白那個小偷到底是怎么想的。”學生聽了,一個個會心的笑了。爬過樹的也不好意思笑了。
2、運用幽默讓學生心服
班主任對學生說理要說透,要有信度,要讓學生心服,用幽默的語言來教育學生,啟迪學生,不僅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還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在不受任何傷害的情況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如:有一次,班里一個同學交給我一張小紙條,我一看,原來是一封遺書,上面都是一些讓他媽媽給他買好吃、好玩、好看的東西,不但沒有傷心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很可笑。我知道他純粹是好玩,沒有真正厭世的念頭,但是這種現象所以,我就對他說:“看你遺書寫得不錯啊!但是,我們班里還有很多人不會寫遺書呢!因為這個世界太美好了,誰也不愿意離開這個世界,難道你愿意嗎?”他笑瞇瞇地說:“不愿意。”“那看你的遺書寫得這么好,我還以為你不喜歡這個世界了呢?告訴你,遺書可不吉利啊!一般人還不會寫遺書呢!我要給你發個廣告,要寫遺書的都來找你,向你學習好不好?”他聽了連連搖頭說:“不好,不好。我可不愿意老是寫遺書,我喜歡這個世界,以后,我也永遠都不寫了。”聽了這些話,我笑了,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不會再開死亡玩笑了。從這個事例中,讓我感受到了班主任要隨時去發現和尋找學生的不是,采用幽默的語言,來進行說理,使我們的學生有所進步,使我們的學生有所成功。
三、與學生要說到情上班主任是一種調動學生情感的工作,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情感的引力是相當大的,能使孩子調節自己的行為,只有產生強烈的情感,才能引發相應的行動。所以,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動情的基礎。班主任要以誠摯和溫馨的愛,來感動學生,來感染學生,來感化學生。建立師生之情,以師愛引起學生的情感。
1、情來自誠懇
班主任對學生的態度要誠懇,要誠心實意的對待學生,要一絲不茍地對待學生,要盡職盡心地對待學生。如以“心”換“心”,才能做到通過談心達到交心的目的,才能做到暢所欲言,才能與學生才情感上溝通。班主任在平時要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同學生常接觸,多聊天,學生才樂意向老師倒出心里話。和學生談心時,要誠心誠意,要先交出“心”來,作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進生或有特殊問題的學生談心時態度更要誠懇和悅,耐心啟發,用感情來引發學生的共鳴。這樣,才能把自己和學生的心談到一起。
2、情來自友愛
班主任要帶好班級的學生,首先要處理好與學生的情感關系,師生間有情,才能使學生動情。班主任付出多少愛,學生就會得到多少情。因此,班主任平時要做有心人,要多留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要為自己的談心找機會。比如同學擔任了班干部,做了好事或比賽獲獎,這時找他談心,說說他還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容易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取得學生的共識,談心的效果就會更好。我班有一個男孩,成績不錯,性格開朗,在老師面前的表現一直不錯。但是有一次,班里有個同學偶然間發現,她竟然要辱罵自己的奶奶,說她奶奶燒的菜不好吃,是喂豬的,難以下咽。我考慮到這個孩子父母長期在外做生意,對他缺乏管教,奶奶又太溺愛,才會形成這種情況。在一次班干部選舉結束后,他當上了體育委員,高興極了。于是,我馬上召開了班干部會議,我對他們說:“你們現在是班干部了,可不能有不文明的行為啊!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都要做到文明禮貌、尊老愛幼。不但自己要表現出色,更要牢記自己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要處處以身作則,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然,怎么配當班干部呢?”我故意停頓了一下,對他說,“你說呢?是不是啊?”大家都紛紛點頭說是,我看到他有點不好意思的樣子,知道他已經明白我的意思了,后來,我家訪中了解到,他確實改變了很多。對長輩有禮貌了,對別人更關心了。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友愛,其深意體現在教育影響之上。
3、情來自溫暖
有一種情,它永遠占據在你心里最柔軟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呵護它;有一種情,你可以肆意地索取,卻永遠不需要回報。這一種情來自溫暖的班級,來自可以避風的港灣,那就是濃濃的親情,這個親情需要班主任去締造,去維護,去經營。溫暖來自陶冶,班主任應選好陶冶的環境和方式,因為陶冶的環境和方式不式,產生的心理影響和效果也不一樣。從客觀環境影響心境的角度而言,應當選擇令人舒暢的環境作為陶冶的地點,這樣可以使雙方的心情輕松愉快。比如,散步在操場的林蔭道上,校園的草坪,會感到氣氛平和自然流暢,話題也多了。可從觀賞景物開始,也可談古今中外名人逸事,或談論個人家庭瑣事等。采取“迂回繞取”的方法,使對方感知不到你談話的意圖,有道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你一開始就將學生叫到辦公室等學生比較敏感的地方或在大庭廣眾之下說理,必然會引起學生的緊張而起反感,達不到任何效果。班主任要善于運用這一規律,使要進行的思想工作在無感之中而潛移默化,在活動中得到師愛的溫暖。
從學生的集體活動中,受到團結友愛的陶冶,在公益活動中,受到體會到助人為樂的情感,在文體活動中,體會到歡樂與美感,在社會活動中,體會到人格的尊嚴……從這些方面來實現感情上的溝通,心理得到滿足,身心感受到溫暖。
總之,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成長期,作為班主任不僅要看到表現好的一面,也同時要看到在他們背面的的表現,要從內心去關心他們,用心來溝通,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教育對象的心靈,用自己的心智去開啟學生的心智,把握與學生間情感發展狀況,發揮師生間情感的積極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平等的愛,抓點來轉化,用情來溫暖,幫助他們改正身上的每個不足之處,從而使他們在美麗的陽光下健康成長。為學生支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給他們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