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一個合格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學生違反紀律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這一點可以說是天經地義,所謂國有國法、校有校紀、班有班歸,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怎么樣才能使受到處分的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處罰而不至于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呢?學生違反紀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們班主任怎樣將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轉變為好事?自從我開始做班主任開始,我就一直把這個問題作為最敏感的問題來對待,因為我知道,越是容易犯錯誤的學生,越是情緒化很重的學生,在處理這些事情時就必須慎重。我的處理方式是,發現犯錯誤的學生,首先不應生氣,就算生氣,也不應該是真的生氣,應時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后,讓其自己分析自己做的事情是對是錯,有沒有什么理由。是錯的話,為什么錯了,讓他當眾說明為什么錯了,然后讓他對全班同學說:希望其他同學不要像我這樣犯錯誤。通過一段時間后,犯錯誤的同學越來越少。
第二:如何批評學生,怎樣才能夠令學生虛心接受批評?記得我剛做班主任的時候火氣是比較大的,很容易在課堂上發脾氣批評學生,有時弄得自己也很難堪下不了臺,而且我發現這種方法批評學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氣了但實際上他只是攝于你做班主任的威嚴而心里不服氣。后來在做班主任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數。這招叫做:“退三進一”,我們看電視時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老虎等兇猛的動物在進攻前首先是身體向后撤退,為什么撤退呢?是為了更好的向前進攻!
第三:如何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凡是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一旦有一次你沒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則,那么你將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在你處理違紀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少數學生對于處理不滿意,那么班主任在這個時候應該馬上進行疏導工作,這就是“法”和“情”的關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們先講法律再講人情,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則。
第四:如何正確的引導班級輿論?
班主任在教育、教學、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根據是非標準進行褒貶,該肯定的就肯定,并給予適當的表揚和獎勵;該否定的就否定,并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種能夠扶持正氣、伸張正義、制止錯誤思想、阻止不道德現象的集體輿論。這種集體輿論不是班主任的單向灌輸,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壓倒多數的正確認識與言論基礎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對全班成員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約束力,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體的力量來維護班級。
第五:如何培養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隊伍?
剛開始做班主任的時候,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但效果并不理想,這樣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難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沒有很好的培養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隊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同傘柄、支架和布,一個再好的傘柄如果沒有支架的支撐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片天空的。有的老師曾經介紹過給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來培養班干部,這一招還是蠻有用的。我以前也用過這種方法,但用起來沒有那么的得心應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時間和場合上把握得不夠好,經常在公共場合給班干部雖然可以激勵班干部的斗志,但是無意中也會引起另外一部分學生的不滿情緒,認為老師過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但每一個人的情緒不可能永遠高漲,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很容易沮喪,這個時候班主任應該教他們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
第六:如何很好的引導學生們的學習?初中一年級學生的學習不同于大學生,他們的自制力、主動性都很差,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細心細致的幫助。在班級上,我始終以最低的目標要求他們,我在班級上講:我并不希望大家都考滿分,我只希望你能認認真真,把你會的,能做對的做好了就行,只要盡心就好。我也曾經講過:我們班級沒有學習好的學習差的之分,只有學習認真和不認真之分,誰認真了,誰就是滿分,誰不認真,誰就不一定會是什么成績,說不定是滿分,說不定也是個七八十分。在降低要求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進步,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我們要愛每一個學生。有道是:先做學生的父母,在做學生的老師。愛是一種純潔、神圣的師生情感,老師如何去愛學生,怎樣去向學生播撒一縷縷燦爛的陽光,這是內涵豐富、技藝精湛的藝術。師愛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又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當班主任老師面對學生的時候,不能左挑右選,要一視同仁,要把學生看成一個與自己有同樣尊嚴、同樣人格要求的人,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不能采取強迫命令和無條件服從的方式進行教育,更不能用簡單化的懲罰手段對待學生的錯誤和失敗,要盡量公平、公正、民主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歡迎學生質疑、爭辯和發表意見,允許出錯、改正和保留意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師愛匯聚成一道亮麗的風景。對待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老師更要針對其不同特點,揚長避短,把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他。我們所認為的“后進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績差、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經常犯錯的學生,對待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在這些學生身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應更多些,注入更多的關心與愛,決不能輕易“賜予”他們“差生”、“蠢貨”、“傻瓜”等帽子,隨意“判刑”為“沒出息”、“朽木不可雕”、“無可救藥”或者姑息、縱容、放任自流。我們所說的“優秀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績優秀,平時遵規守紀、勤奮學習的學生。優生全優嗎?答案是否定的,優秀生成績優秀,自我感覺良好,這種優越感往往使他們輕視其他同學,輕視老師的勞動,只能聽表揚,不能受批評,老師不傷皮毛的一次小小批評,輕則使他們痛哭流涕,重則使他們信心全無或仇視老師,在每一次考試中只能贏,不能輸,這些學生的心理負擔往往很重。因此,給“優秀生"常敲警鐘要成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不失時機地經常地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盡量使優生全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