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需處理的關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者和組織者,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導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學校的校風取決于各個班的班風,而班風關鍵在于班主任工作態度的好環、工作方法的優劣、教育藝術水平的高低、組織管理能力的強弱。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正確處理好下面十種關系。
1.班主任的素質與教育教學工作的關系。
班主任是學生的帶頭人,是學生的榜樣,有怎樣的班主任,就會有怎樣的學生。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才無德,無法對學生施行思想教育活動,也會使學生染上老師的不良習慣,進而影響到整個班集體。很難想像,在一個紀律松散、學風不正、道德低下的混亂班集體中,學生能搞好學習的。因此。良好的道德修養,淵博的文化知識,配以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2.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關系。
對學生的教育主要有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班主任是聯系學校與家庭的紐帶,爭取和依靠家長配合學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班主任要通過家訪、家長會、家庭聯系卡等形式,溝通與家長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家表現狀況,以便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活動,防止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消除個別家長認為學生教育是學校單方面的事的錯誤觀點。班主任也有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學生的義務。
3.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關系。
班主任工作對任課教師的教學工作起著促進作用,任課教師教學工作中的德育滲透是對班主任工作強有力的補充。
班主任同其他任課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應當保持高度一致。班主任要主動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互通情況,共同研究,制定措施,分工合作,指導學生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同時,班主任還應及時地了解學生對各科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反饋信息,以便搞好本班的教與學。
4.班主任與班干部的關系。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班主任必須重視培養一批有組織能力、有威信、樂于為集體服務的干部隊伍,組成班集體的核心。班主任應支持班干部的工作,維護他們的威信,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但不掩飾他們的缺點。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班主任要主動承擔責任,并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研究改進方法,通過工作得以鍛煉和提高。
5.班主任與差生的關系。
老師一般喜歡好學生、厭煩雙差生,這種現象必須糾正。一個班級中,大部分學生都是積極向上的,雙差生總是少數。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應放在雙差生的轉化上。班主任要善于發現雙差生身上的發光點,因勢利導,促其轉化。
班主任切忌以文化課成績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對各類學生應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使各類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6.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班主任應正確引導學生處理好干部與同學之間,優、中、差生之間,男女同學之間的關系,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友誼與愛情、友誼與哥兒們義氣的關系,防止早戀現象的發生,杜絕小團伙的形成,養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教育優生不歧視中差生,中等生不滿足現狀,差生不能自暴自棄。
7.文化課與課外活動的關系。
在部分學生和家長中有一種錯誤觀念: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均無關緊要。
學校開展的一切活動都是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集體活動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共產主義風格和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能增強集體的凝聚力,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有益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8.班干部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班主任應引導、教育班干部以身作則,處處起帶頭作用,團結同學,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與義務,為班級服務。學生對干部的工作起監督和促進作用,他們有權對干部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同時,對干部的工作要大力支持。充分發揚民主,不搞“三年一貫制”,要始終保持干部隊伍旺盛的生機。提高干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9.全面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與發展智育的關系。
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是有德無才,或有才無德的畸型人才。班主任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一個關系。要引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多注意改進方法,迎頭趕上。要重視發展學生的特長與愛好,不拘一格,培養多種人才。要防止“一好代百好”的偏向。
10.個人、班級、學校三者利益間的關系。
學生是生活在班級這個集體之中,而班級又是學校大集體的組成部分。班主任要注意引導學生熱愛學校,愛護班級榮譽,開展“為學校、為班級添光彩”的有益活動。如三者利益發生沖突,要教育學生自覺服從班組利益和學校利益,提倡自我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
沉默是金,很樸素的一句話,卻蘊含著極耐人尋味的真理。
沉默并不等于無言,它是一種積蓄、醞釀,以等猝發的過程。就如同拉弓蓄力,為的是箭發時能錚錚有力,直沖云霄。沉默無聲,是要觀察、思考與準備。雖不飛,飛必沖天;雖不鳴,鳴必驚人!大地的沉默孕育了金秋的收獲,雄鷹的沉默蘊蓄著有力的沖擊,冬日的沉默更是奉獻出一片姹紫嫣紅的春天。有古語云:“君子厚積而薄發。”
有的老師喜歡喋喋不休,將并不成熟的思想,過早地說出來。這樣,對于他自己,失去了進一步思考、提高的機會,使本來可能很有價值的想法,隨口溜走了。而對于聽的學生,由于說者的滔滔不絕,很容易忽略了其談話的重點及思想的核心,隨耳一聽罷了。還有的老師因為說話前缺少足夠的思考和語言的組織,造成言不達意或邏輯不清,反而影響了感情的交流,真是欲速則不達。
沉默并不是叫老師緘口不語讓學生胡作非為,而是希望老師面對學生的錯誤能深思熟慮,三思而后說。讓我們的教學中多一些高質量的談話,少一些無目的和平庸的閑語。讓思考的火花在沉默中放出光彩,讓語言的藝術在思考中得到升華!
5、威嚴與尊嚴一樣重要
有些教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從中體驗著自己的’尊嚴‘。其實這不是尊嚴,只是威嚴。真正的尊嚴是敬重而非敬畏……
有些看起來很威嚴的老師學生見了他,沒有了一臉的天真爛漫,有的是,一聲嚴肅的“老師好”,然后匆匆擦肩而過。這樣的老師學生最怕也最不喜歡,不喜歡老師連他教的科目也提不起興趣。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有逆反心理,違反紀律、頂撞老師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多,甚至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威嚴,已不是萬能的,特別是面對那些嬌生慣養的千金寶貝。威嚴不能讓學生從思想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發現自己的不足。威嚴能用的上一時,卻不能貫穿始終。這樣的教育,沒有愛,就象軀體沒有血沒有肉一樣。
面對學生的問候,老師不能是禮節性的點點頭,起碼摸摸孩子的頭送上一抹微笑;看到學生在做游戲,也能動情的參與其中;氣溫驟然下降,我們感到寒冷時,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在課余一起談論學生最熱門的話題……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看見老師不再是“老鼠見了貓一般”的逃離,學生愿意走到老師身邊,或說說令他高興的事情,或說說班里的點滴故事。愛就這樣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傳遞著,老師才能感覺到真正的獲得了孩子們給予自己的尊嚴。這不僅僅是教師的尊嚴、更是朋友的尊嚴。威嚴能用于一時,可學生給予你的尊嚴能讓你受益一生。
老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衰樂。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