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教育班主任經驗交流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匆匆忙忙的一學期即將走向尾聲,驀然回首該是時候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了,談不上什么經驗,只是認認真真地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借此機會向領導做一匯報,與各位同仁共同分享自己的一點點體會,希望提出寶貴的意見。我發言的主題是《在實踐摸索中獲取成果》。
本學期積極響應學校以育人為核心,以養成教育為主線,以校園文化生活為載體的宗旨從事班務工作。首先建起了班級博客,將每月的主題、更換黑板報的內容、開展活動的圖片及時發送到博客上;其次是制定了符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的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方案的內容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和學校的校規校紀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六大意識”和“三個方面良好習慣”為主攻方向。利用主題班會、多媒體和實踐活動等形式進行開展,月初布置,月中實施跟蹤,月末總結,有目標、有計劃、分層次的完成每月一事的內容。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習慣的養成也非一日之功。這就需要班主任多下功夫才行。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將課堂與閱讀習慣培養融為一體
本學期語文教科書的第一組就是關于讀書的課文,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品質,因此我抓住“我愛讀書”這個專題,九月份引導學生開展“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活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具體實施的措施是:1、給足時間搭建閱讀平臺。由于學生回家自我約束力差,我只好把每周三朝讀,定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內容要求健康,讀書的形式靈活多樣,可以個人獨立閱讀,也可以是同桌互讀或四人小組合作讀,解決了學生讀課外書籍難的問題。2、定時展示做好閱讀反饋。每兩周每生完成一份閱讀積累卡,同伴和教師都做出評價,最后全班篩選,將優秀的“積累卡”裝訂成冊,展示在教室的圖書角,共大家賞閱。3、開展多種活動培養閱讀興趣。有計劃的開展閱讀交流活動,如,主題班會、讀書辯論會、讀書筆記展示等,激發學生讀書熱情,提升讀書效果。經過一個多月的讀書活動開展,學生對多讀書有了新的認識,讀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每生至少藏書四五本,興趣也濃厚了,讀書感悟見長,他們完成的閱讀“積累卡”就是最好的見證,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強了,同伴評價的水平高了,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語言流暢多了,視野也逐漸開闊了。
二、變廢為寶: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農村孩子,思維靈動性差,除了在校能認真學習外,回到家中大部分的時間就是漫無目的地玩,為了更好的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低碳”環保意識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十月份開展了“小學生手工制作”活動,活動的過程和學生的作品及時的發送在班級博客中。
在活動中,孩子們尋找到了從未體驗過的樂趣,不少的作品都很有創意,在40分鐘的大賽中竟有14名學生當堂呈現出優秀的作品,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懂得了怎樣與人合作,懂得了怎樣去利用生活中的廢舊資源,他們成長著、收獲著,這是最讓我感到欣慰的地方。手工活動,真的給孩子們帶來了課堂教學以外最大的收獲,在孩子們身上的確存在無窮盡的潛力和可待挖掘的智慧源泉!
三、有計劃、有目的、分階段地加強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
(一)、抓學生品行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品行習慣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整體,它由許許多多的具體習慣組成。如,校園內的顯性禮儀(坐、立、行、走、言)。為了更好的進行落實我做出了新構想:11月份的班會課,重點指導學生了解個人禮儀和學校禮儀的內容。為了規范學生的動作,我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一些小學生禮儀規范動作,在此基礎上,教師示范、演練,逐漸促成良好文明禮儀的習慣養成。接著采用黑板報、課堂滲透、知識競賽、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實施跟蹤,教師隨時發現隨時糾正,在月末的評比中,學生的品行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尊敬師長、舉止文明的現象比比皆是。
(二)借助環境熏陶人。
因為優美環境熏陶人,潛移默化塑造人,溫馨、整潔,會讓學生有一種家的感覺。還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也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十一月份我、科任教師精心籌劃,師生群策群力改變教室的環境布置。首先精心設計班隊名稱、班訓以及班規,布置在教室內外最醒目的地方。其二是讓每面墻壁都變得“漂亮”起來。設計了“我最出彩”習作展示欄、小組評比欄、文明禮儀的日常用語和警示語、衛生角、一月一事定期更換內容的黑板報、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展。的確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良好品行有了新的起色,值日生能夠履行其職,全班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強了,進了校園和教室都能自覺、主動地拾起地面垃圾,教室、清潔區的環境衛生保持得很好,干凈整潔,每周五打掃一次。學生之間以誠相待、和睦相處,本學期,沒有打架斗毆的現象,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了,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也正在蓬勃起來。
(三)、制定班級規章制度
1、依據班情定制度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循循善誘,同樣也離不開嚴格的管理,“以嚴導其行”,才能最終真正形成良好的班風。我借助《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并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制定了“安全、紀律、衛生”等班級管理制度,將這些張貼在一進教室門口的墻壁上,讓學生常看、常對照、長執行。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班級工作放手讓學生做。
建立班級管理體系。我將班級工作細化,每周由一名班干部擔任“值周班長”。實行班干部值周制,班中的事由值周班長全權負責,監督組長和值日生每一天工作的落實情況;學生值日輪換制,負責記載班務日志,打掃教室和清潔區的衛生,開門和鎖門;班主任監管制,每天放學審查班干部工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每個學生都分擔了一點自己能夠做得好的事情,培養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意識,經過本學期反復的實踐,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得到了培養,同時也調動了一批原來在學習上比較落后、工作上比較懶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一個和諧向上的班風、班貌出現了。
(四)、充分發揮評比欄的激勵性作用,促使學生知行合一
知是行的先導,而行是知的目標,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知行合一的結果,而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就需要老師從生活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堅定的道德意識。
合理進行評價。有些學生明白道理但卻不能管住自己,這就要靠監督、鼓勵和評價。首先,我和同學們一起制定了小組評比手冊。評比的內容包括發言、紀律、衛生、作業、禮貌、閱讀六項,既有學習方面的考核,也有品行方面的養成。如:作業的具體評比是各項作業書寫工整,每五個“甲”可獎勵本組一顆星,一周一匯總,評出優秀,這樣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準備在學期末,對學生的各項獎勵星進行匯總,設立個人獎和集體獎勵,評優評先以此為參考。其次是小組評比手冊值周班長進行管理,每周輪換,為同學們登記星星的顆數。通過評比活動學生各項習慣慢慢地養成了。
班務工作瑣碎、忙碌而又快樂。當看著學生一種種習慣養成了,一種種能力培養了,他們快樂,我更快樂,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摸索,學生的養成教育已初見成效,但今后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有愛心、耐心、恒心,一定能開創一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