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男班主任的“細致”生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鄉村男班主任的“細致”生活
凌晨4點起床,寫教案、備課,6點從家出發。6點20分到校,幫值日生打水、擦黑板、掃地……
這位辛勤的老師叫劉忠奇,今年44歲,已經在鄉村教師的崗位上默默工作了23載,是全校唯一的男班主任。為采訪這位日程滿滿的班主任,9月23日,記者來到法庫縣孟家九年一貫制學校,見到了這位“走進教室就像回家一樣”的小學班主任。
語文、數學……劉老師每天至少要上四節課,課余的休息時間,他還會找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中午吃完飯,劉老師從不休息,直接回到班級,檢查班級衛生,看看學生們有什么需要。“劉老師就像我們的爸爸,夏天給我們打涼水,為教室降溫;冬天給我們打熱水喝。”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劉忠奇還珍藏著一個書包,上邊寫著:“劉老師,我想叫您爸爸!”
談到那名學生小李,劉老師的眼睛濕潤了。父母離婚后,小李和80多歲的姥爺生活在一起,性格越發孤僻。“第一次去他家家訪,我的眼淚流了下來。”土炕上一個柜子也沒有,只有一個紙箱子,炕席破得到處是窟窿。爺孫倆的晚飯,就是姥爺貼的四五個大餅子,菜是白菜條,看不到一點油星……劉老師馬上幫老人燒火、做飯。在與老人的聊天中,他發現是家庭的變故造成了孩子孤僻的性格。從此,每天下班后,劉老師都要先去小李家,為爺孫倆洗補衣服、做飯,幫小李買衣物、文具。小李逢人便說:“劉老師勝過我親爸。”姥爺去世后,五年級的他不得不搬家。轉學前,他動情地說,特別想送老師一件禮物,于是,他摘下了肩上的書包,并在上面寫了幾個大字:“劉老師,我想叫您爸爸!”
劉老師說:“農村孩子上學太不容易。我們留住一個學生,也就是留住了一個希望。”從教23年來,劉老師先后幫助過18名特困學生,使他們重返校園,安心學習,并順利畢業。
下午3點,距離放學時間還有5分鐘。劉老師用3分鐘給同學們留作業,用2分鐘對大家反復進行安全教育,并特別囑咐要過大道的學生一定要注意往來車輛。下午4點左右,異常安靜的教學樓里,劉老師拿起電話,開始給部分學生家長打電話。“每周雙休日,我至少抽出一天時間家訪。”劉老師微笑著說,因為他總覺著電話聊,有時候會讓孩子誤會是老師在“告狀”,起不到預期效果。
那么,忙碌的劉老師一天能睡幾小時呢?“最多6個小時,夠用。在我們農村,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算是交給老師了。作為班主任,學生們就是我的孩子,我得事無巨細,樣樣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