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獨立處理好自己事情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孩子,學會獨立處理好自己事情
安徽亳州利辛中學:王磊
下午剛到學校,就被一個家長堵在辦公室里,“老師我今天都沒有上班,等你給處理,你看看我兒子的頭,被打成啥樣了。”小A的媽媽激動地說著。
“是誰?”
“你班的班干部。”
“你別激動,我會處理,讓我先理解一下情況。”
我走出辦公室,外面還站著三個人,一看就知道是小A的爸爸還有姥姥舅舅。
經過了解,小A上課玩手機,被班干部發現了,要收手機,小A不給,兩人發生摩擦,其實事情不大,但是家長的參與,讓事情復雜化了。
看到家長激動的情形,我想冷處理。家長卻不依不饒了。
“班主任想包庇你的班干部,到現在沒有批評一句。”
“你先給孩子看看吧!”看她很激動的樣子。
其實事情并不嚴重,頭擦紅一點皮,如果家長不介入,兩個學生就會處理好這件事,可是現在家長的溺愛,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我很無奈,只能冷處理。
這種事情可以說屢見不鮮了,一個班級六十多人,哪能說沒有一點摩擦,班級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如果家長能正確的教育孩子,為將來過度的社會大舞臺奠定基礎,可是往往事與愿違,好多家長都是怕自己孩子吃了虧,總想親自過問一番。
有人說:孩子的心靈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和老師在白紙上畫什么,在孩子的將來就是什么,對于孩子和同學朋友發生的事情,家長不必事畢親耕,學會讓孩子獨立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家長和老師應該給予及時恰當的引導,這才是我們教育應該效仿的?
觀察家長的行為不難看出,愛介入參與處理孩子的事情的家長大多數是溺愛型的家長,而他們的孩子多是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因為孩子習慣父母包辦一切,從小到大根本沒有獨立處理事情的機會,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如何能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
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是今年某大學新生入學,讓父母買了三十套襯衣,編上號,穿臟了,寄回家讓父母洗好寄回學校。教育出這樣高分低能的學生不能說不是教育的悲哀。
作為家長對待孩子的事情,要冷靜處理。孩子回家說的事情,容易夸大,多向自己有利的內容說。因此家長不妨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不要總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家長的介入對孩子未必是件好事情,而且家長介入,往往都是指責別人的不對,這就無形增加自己孩子,都是對的。長此以往,孩子很難分辨是非觀念,將來孩子踏入社會父母還能事畢親耕嗎?
對于可愛的孩子們,我想說:你們一只只等待飛出巢穴的小鷹,搏擊藍天,需要你們有健康的體魄,一雙堅強的臂膀,和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而這些都來源于你們對生活的歷練,不能事事都讓父母包辦,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會分析觀察,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只有不斷的鍛煉,磨礪自己,才能翱翔藍天,經歷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有能力處理好自己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