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老師的鏡子(班主任專題總結)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學生是老師的鏡子(班主任專題總結)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學生在報怨老師,當同學們站在太陽下聽校長講話,熱得汗直往下淌時,而老師們卻站在很遠的樹陰里,還不停地說話。學生的話語中流露出憤憤不平,因為他們不理解:為什么我們在太陽底下曝曬,老師卻可以在樹陰下涼快?為什么老師要求我們集會時不能說話,老師卻可以說?
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我著實一驚,這些看起來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卻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害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我記得在我上師范入校的第一天,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了幾年教師,聽到最多的就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我們班的孩子們的一些表現:每周一升國旗時,當我和他們一樣筆直地站在隊伍中,看著國旗冉冉升起時,孩子們嚴肅,認真,一動不動,但當我有時和周圍的老師們說上一兩句話時,他們也就有了小小的“騷動”;上課間操時,當我也和他們一樣認真地做每節操鍛煉身體時,他們也會伸直胳膊彎下腰,當我站在樹下時,他們也總想偷偷懶。
假如有學生敢當面問我:老師你為什么在升國旗時說話呢?我們站在太陽下,你為什么站在樹陰下呢?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正因為沒有學生敢這樣問,我們便對這樣的事情習以為常了,覺得是理所應當。然而學生不這樣問不等于他們不這樣想,說不定他們也和那篇文章中的學生一樣背地里和同學們發泄著對老師的不滿,回家和家長們訴說著對老師的想法。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老師是神圣的,老師不應該是這樣的。
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已經被他們攝入鏡底了。別小看那些小小年紀的孩子,他們雖然年幼,但并非無知,他們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從他們的身上就能看到我們自己。學生遲到老師以前肯定也遲到過;集會時學生說話,那是因為看到老師在講話;學生打架罵人,老師也有這樣的行為。我們常常會說現在的學生不聽話、難教,我想究其原因,有些教育障礙也許正是我們自己在平日工作中無意間設置的,這恐怕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我決心“要求學生做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學生都能做到,我為什么不行呢?我要從現在從小事開始檢點自己的言行,保持自己在學生心目中那完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