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孩子心中樹立班主任完美的形象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如何在孩子心中樹立班主任完美的形象
作者:付美
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最具有權威的可以說是他們的老師,然而,倘若班主任不能正確行使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不善于處理師生間的情感交往,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會逐漸模糊以至消散無蹤。那么,如何在孩子們心中樹立班主任完美的形象呢?
古語云:嚴師出高徒。怎樣才是真正的“嚴”呢?有個學生因為過于貪玩,把第二天要交的作業給忘記做了,結果班主任用嚴厲不可抗違的語氣要求他把剛剛學過的新詞新字,每個抄一百次,當天就得交給他檢查,而昨天的作業還得補做。如此“嚴師”,未必能培養出“高徒”。
慈就是慈母的慈,慈在寬容,慈在關懷。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順利開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師愛,即對學生的愛,它包含了對全體學生每一個人(不分相貌、性別、個性,不分好生、差生)的熱愛、尊重、理解和期待。這是教師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慈母般的愛去愛每個學生,溫暖每顆童心,在這方面,多少優秀的班主任譜寫了一首首愛的頌歌。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多少個學生,班主任就得平均分出多少份愛,不偏不倚。尤其是對待后進生,對待“不守規矩的調皮學生”,更應特別關心愛護,尊重學生的價格和自尊心。從那一刻起,你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更加高大、神至。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天真坦蕩的孩子不會以成人的什么“觀”、什么“法”來衡量世界,而是用情感、直覺來體味真、善、美,去選擇其可親近的人。所以,嚴慈有度、公正寬容,是讓孩子接受你、歡迎你的首要品質。
童心是小學教師所特具的一種性格特征。教師為了深入了解兒童,教育兒童,他就必須從生活到思想各方面和兒童完全打成一片。什么是童心?從教育角度看,童心實質上是對孩子心理世界的移情性理解,包括對兒童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兒童的內心情緒體驗和兒童的行為方式等等的理解。在理解后才能產生共鳴,實行教育。
許多孩子都是調皮搗蛋,好玩喜惡作劇,對于一些屢教不改的兒童,有的班主任認為是兒童的品質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兒童的道德認識水平較低,支配和控制行為的意志力較差,道德行為習慣在四年級以后才逐步形成。他們的頑皮搗蛋是好奇心和表現欲推動的結果。沒有好奇心就沒有探索,沒有探索也就沒有創造。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生氣了。
無數實踐證明,凡是具有一顆童心的教師,由于他最能理解、體察孩子的心,因此,他最能贏得孩子們的心。班主任保持像兒童那樣的一顆天真無邪的純潔的童心,既能透徹地了解和掌握兒童的心理特點,又以成人的理智去引導學生,就能產生出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這是樹立班主任形象的一個關鍵。
班主任要以身作責。某班的衛生狀況一直很差,不管班主任怎么講道理,教室里還是經常廢紙滿地。經過一番思考,班主任改變了做法。這一天,班主任來上課,教室里仍然跟平時一樣到處是廢紙。班主任這一次沒有說什么,他默默彎下腰把一張張廢紙撿了起來。這一下,同學們都不由自主地跟著班主任把地上的廢紙撿了起來。以后,班主任一發現地上有廢紙,就要去撿,但都讓同學搶先撿起來了。從此,這個班每天的衛生評比都擠身榜頭,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
這個例子告訴了我們: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樣子。小學生的模仿性極強,班主任的言表風度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們最真實直觀的教材。有人形容老師每天都在幾十臺高頻攝像機、幾十面鏡子面前做人。可見,班主任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多么重要。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把他的班主任借水的事情寫在了日記里。他敘過他的班主任,帶了一個不幸掉進泥塘的學生,找人家借水來洗掉學生身上的污泥,結果好幾戶人家都因怕臟而把班主任拒之門外。最后班主任把自己的外衣給學生換了,帶學生到自己家把臟衣服洗干凈,才送學生回家。孩子在日記的末尾這樣寫著:“我希望人人都向班主任一樣,關心別人、愛護別人。”這樸實無華的文字,看得出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班主任不單是學生行為的楷模,也是孩子認識、評價社會的尺度與標準。
如此看來,小學班主任的完美形象,來自他的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結合,對學生高度負責和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