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班級精神起來(下)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讓班級精神起來(下)
湖南瀏陽市十一中學 胡媚肅
常規制度,創新班級精神
高三階段,午休改在教室進行,學生順便可以看看書,做做題,累了,便可就地休息。實行不久,問題來了,學生多次反映:“中午總有人上廁所,倒水喝,出出進進。人剛睡著,門一響,醒了;又一閉眼,門又一響,又醒了。一個小時響好幾次,大伙怎么休息!”我在班上講了兩次要大家注意,雖好了一些,可效果仍不佳。
于是,我再次鄭重講了大家互相體諒,互相尊重的重要,要求大家午休時間不要隨意出入。隨后特意在教室前后門拉手處貼上一張紙,上面分別寫著“自習時間別來煩我!”“休息時間煩我討厭!”八個大字。貼好后的一段時間效果出奇的好。
一天,我問大家:“為什么一張紙這么管用?”
其中一個回答最為形象貼切:一來大家都對出出進進的弊端感同身受;二來就是想出去,走到門邊,一看這八個字,就像五行山上如來佛祖的“唵嘛呢叭咪吽”帖,就是孫悟空,也不敢開這扇門。
我趁熱打鐵地說:“人,生而自由平等,這是天賦的人權,但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大家的公眾意志,否則,個人自由也無從實現,這是幾百年前啟蒙思想精華之所在。在我們班的集體生活中,大家還有什么最討厭的行為?請大家寫在紙上,我們歸納一下。”
最后將大家意見匯總,有四件事非常突出,班委會結合我們班過去的學習心得,形成了頗具我們班特色的學習生活公約:
一、以良心、道德擔保,用行動承諾,遵守下列學習生活公約。
二、調整心態,端正態度。
態度積極:學習、學習、再學習;(高三二期根據實際改為堅持、堅持、再堅持)
心態歸零:簡單、簡單、更簡單。
三、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做到三多。
多動筆;
多思考;
多跟著老師讀、念、背。(文科學科非常適用)
四、不做少做以下最令人討厭的四件事。
1.午休、自習下座位、開門關門、出出進進;
2.自習時間討論問題,講小話;
3.課間打鬧喧嘩,高談闊論;
4.在教室吃氣味重的方便面、麻辣食品。
我們把這個學習公約張貼在教室最顯眼的地方,后來我們把它簡化為:一諾千金,二態端正,三多牢記,四厭不為。這不是中學生守則,也不是上級出臺的中學生行為規范,但它實實在在成為我們班的行為準則,成為制約我班學生行為的“唵嘛呢叭咪吽”帖,更成為我們班級精神的一部分。
這件事令我感觸頗深:學生不是沒有紀律觀念,而是需要更多的善意提醒;學生不是喜歡對抗規則,而是規則從來不由他們制定;學生不是缺乏自律精神,而是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這些啟示是不是該成為我們老師心中的“唵嘛呢叭咪吽”帖呢!
班級行為,實踐班級精神
起初,寢室內務一項我們班總有一些小的方面做不到位而扣班級分。今天這個寢室箱子擺放不齊,明天那個寢室洗漱用品擺放不規范,后天又是另外一個寢室床上放衣架,雖然每次扣分不多,但天天扣分絕對不是好現象。為什么避免不了這種扣分呢?其實就是少了一種落實的精神。于是,我班出臺了值日七查。
一、查地面是否潔凈。
二、查衛生間有無雜物。
三、查洗手間洗漱用品、熱水瓶、水桶等是否擺放整齊。
四、查鞋子、箱子是否擺放整齊。
五、查床上用品折疊是否整齊,床上有無雜物(書、衣物、衣架等)。
六、查寢室外是否晾有衣物、鞋襪。
七、查垃圾是否倒凈、帶走,鎖門離開。
值日七查出臺了,落實仍是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同學們落實下去呢?最好的辦法還是賦予七查以精神含義。
當天時政教育課上,我和學生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大家打掃整理寢室內務一般要花多少時間?”
大家七嘴八舌說:“大概一二十分鐘。”
“打掃完了以后,你會急著干什么?”
“趕回教室讀書。”
“可惜啊可惜,真是太可惜了。”我邊做遺憾的表情邊重復著說。
“為什么?”學生瞪大眼睛望著我。
“本屬于你們的快樂、幸福、自豪,你們卻沒有抓住,難道不可惜嗎?大家都希望有付出就要有回報,而回報你的時候,你卻把她忽視了,難道不可惜嗎?”看著云里霧里的學生我解釋道。
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大大的“一分鐘”三個字,繼續說:“當你盡心盡力,認認真真打掃完衛生、整理完內務離開前,請你給自己一分鐘,用心看看因為你的勞動而窗明幾凈、整整齊齊、干干凈凈的寢室。此時此刻,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請用兩個字的詞語描述。”
滿足、欣慰、幸福、快樂、自豪、責任、舒心、驕傲、神圣、完美……學生熱情很高,一下子就說出十幾個。
我一一將這些詞語寫在“一分鐘”的左邊,并特別請提出責任、神圣、完美的幾位同學做了一下解釋,解釋令人感動——
“今天我值日,將內務整理好是我分內的責任,保證不扣分,不給班上抹黑,是我的責任,所以,面對自己勞動后而煥然一新的寢室,我的感受是:我盡責了。”
“我為什么用神圣二字呢,老師您說過:‘賦予你負責的事情以生命,你就一定能干好。’所以,我總覺得每一次值日都很神圣。”
“我用完美一詞的原因是這一分鐘,我還可以檢查是否有不足,有就及時糾正,再弄弄折疊不齊的毛巾,再擺擺不在一條線上的鞋子,再看,完美了。那種滿足是無以言表的。”
我帶著大家將以上詞語與“一分鐘”一一念了一遍,“自豪的一分鐘、幸福的一分鐘……”念完我問:“大家還會忽視這一分鐘嗎?”
“不——會!”大家拉長了聲音響應。
最后,我神情嚴肅地提醒大家:“我希望大家不要忽視這一分鐘,不僅僅為了讓大家體驗勞動后的愉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大家注意了沒有,這幾天,我們班寢室內務接連扣分,我希望大家把這一分鐘都變成完美的一分鐘,杜絕因小的疏忽而導致內務扣分。最后,我問大家一句,大家如實回答我,利用完美的一分鐘,杜絕內務扣分,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
我知道,再說就是多余的了。這次對話后,奇跡發生了:十天過去,我們班沒有一次扣寢室內務分;一月過去,我班三個寢室獲文明寢室稱號;一學期后,我們班只有一次未獲得流動紅旗。
我常常想,假如當時我制定的是懲罰制度結果會怎么樣?現在當然不得而知。當前,用事無巨細的班紀班規來管理班級越來越受人追捧,我不否認班紀班規在班級管理中的必要性、有效性、可行性。但我的實踐告訴我,在班級管理中,用精神引領班級,用思想鑄就班級同樣有效、可行,甚至更智慧,結果更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