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和學生肩并肩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fā)布時間: 2017-04-28
做和學生肩并肩的班主任
張玉梅,北京二十二中的班主任一做就是24年。第一眼看到她,那充滿活力的面容,飽含激情的話語,任誰也想不到,她今年已經整整51歲了。說起保持年輕的秘訣,那只有一個:每天都快樂著。她教育學生講究藝術和智慧,她常說,想要當好班主任,就要和學生肩并肩,而不是面對面。
解決心理困惑,講故事中講道理
初中生們還都是孩子,給他們講直觀的大道理,他們不容易接受,張老師就編出一個個有趣生動的小故事,讓孩子們邊續(xù)寫邊思考,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
早戀幾乎是每個青春期少年難以回避的問題,張玉梅曾設想過,用班主任的權威在班里作為紀律,宣布幾條不允許,也曾想過給學生苦口婆心講道理,但她轉念一想,這樣做并不符合孩子們的心理,要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能另辟蹊徑。
于是,在一次班會上,她給同學們講了如下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年級的一個女同學收到一封信,信是一個男同學寫來的,向她表達了喜愛之情,并希望和她好好聊聊。緊接著,張玉梅拋出了自己的問題:如果你是這位女同學,應該怎么辦呢?同學們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我會很高興,因為有人發(fā)現了我的優(yōu)點;有的說,我很害怕,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家長;還有的說,我會告訴老師,但讓老師保密不要批評他……等孩子們盡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后,張老師才告訴他們,如何才能學會用喜悅平靜的心情迎接“青春的信息”。
課后,孩子們說,以前我覺得這些事很神秘,要是我,肯定拿不定主意該怎么辦,只能自己想,這樣會費很多精力。今天老師把這個問題拿到桌面上,不但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還讓我們知道了,遇到這樣的事時,既能不傷害同學,還有有效保護自己的處理方法。
這只是張老師編的幾十個故事中的一個,每當她想告訴學生一個道理時,一個好故事就會應運而生。
幫助問題學生,不看短板看長板
張老師不同意“差生”這個稱呼,她說,沒有什么差生,只有所謂的問題學生。木桶理論是著名的管理學說,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一個企業(yè)的成就大小高低,取決于木桶最短的那塊板。許多老師、家長就應用這個理論,每時每刻眼睛緊緊盯著學生最短的那塊板,沒完沒了地指責——你怎么這么笨,你怎么這么差?這樣令人厭煩的嘮叨在日復一日地打擊著學生的自信心。
張老師卻反其道而用之,強調學生的特長和強項,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有一個學生剛上初三時成績并不好,全年級排到了近300名。張老師通過觀察,發(fā)現他新開的化學課學的不錯,就經常在每次化學考試結束后表揚他,漸漸的,孩子不但化學越學越好,還帶動了其他科目的進步,這次期中考試,他竟考到了全年級150名左右。
每次卷子發(fā)下來,學生們有問題請教張玉梅,她從不直接解答,而是把這個任務“推”到學生們身上,讓“兵教兵”。她并不是讓成績好的學生給成績不好的講題,而是按分數分段,40分的學生給30分的講題,50分的給40分的講,依次遞進,這樣不但對兩個人的學習都有促進,四五十分的學生也能獲得很大的心理滿足,找回自信。
不少老師為了鍛煉學生,常常讓他們幫著判判小測驗,可張老師從不讓好學生幫忙,而是專找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明白,自己也能做的很好。
指導家長成長,煉鋼不是恨成鋼
在張玉梅看來,每個家庭只有一次對孩子的完整教育,一個孩子對于一位老師來說可能是百分之一,但是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可現在,很多家庭教育并不成功。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張老師可謂煞費苦心。
每次新生入學,張老師都會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對家長們進行一次“指導”,告訴他們,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學習如何做好家長。為讓家長們更容易理解,畢淑敏等作家的相關文章也成了張老師信手拈來的“教材”。考試后的每次家長會,張老師更會精心準備,她不會針對孩子的成績說事兒,而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幫孩子解決問題上。她反對一味批評孩子的做法,認為教育應是煉鐵成鋼而不是恨鐵成鋼。每次會后,家長們都覺得受益匪淺。由于方法對路,她所帶的班級連續(xù)9年獲得了“東城區(qū)優(yōu)秀班集體”。
帶著一份愛心和責任,張玉梅在三尺講臺上,辛苦但快樂地耕耘著,艱辛但幸福地收獲著。現在的她,已有了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師”,東城區(qū)政府“人民教師”稱號等光環(huán)。面對諸多贊譽,她卻說:“教師的幸福無法用金錢和榮譽去衡量。我的人生因學生而美麗,也愿每個學生的人生因我而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