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必看的59個教育哲理故事(16-20)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5
班主任必看的59個教育哲理故事(16-20)
16、對聯人生
宋朝的蘇東坡,年輕時就已是常識淵博,人見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滿起來。一天蘇東坡在書房門上貼了一幅對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看了,擔心兒子自大,不知求進,又怕撕下對聯傷了兒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筆在對聯上各加了兩個字: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東坡回來,看見父親的字,心中十分慚愧,從此虛心學習,有了非凡的成就。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
啟示: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掌握本領是無止境的,決不能輕易言滿。這是因為,整個世界是無限的,是不斷變化的,人們的認識也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向前推移。我們不可能有足夠的精力去掌握浩如煙海的知識,無數事實證明,知識永無止境。即使再退一步,如果當時掌握了某個方面的絕對真理,他的這項知識就滿了嗎?當然沒有,因為世界是在變化的,在某一時刻是真理,而在其他時候也許就不再是真理了。我們應該在取得一定成績后,繼續向著更大目標前進,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更多的成績。
對學習不感興趣,或是忙得沒功夫看書的人,終會被時代的激流所淘汰。也就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7、你是別人的一棵樹
有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實在沒有活下去了勇氣了,就來到一處懸崖邊,準備跳崖自盡。自盡前,他號啕大哭,細數自己的種種遭遇和挫折。崖邊巖上生有一棵低矮的樹,聽到它的種種經歷,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淚。此人見樹流淚,就問道:看你流淚,難道你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嗎?
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巖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不足;環境惡劣,讓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看我似堅強無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呀!
此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對樹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茍活于世,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
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樹了,所以不能死呀。
此人不解。
樹接著說:你看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只喜雀所筑,一直以來,它們在這里棲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兩只喜雀可咋辦呀?
此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了懸崖邊退了回去。
啟示: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其實,每個人都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一個再渺小、再卑賤的人,對于他人來說都是一棵偉岸的樹。
18、眼中只有野兔
一位總經理要從三個很優秀的人中選擇一位做助手,他再三權衡,難下結論,最后索性帶著他們去打獵。到達目的地,一切準備就緒,在開始行動之前,總經理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甲說: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藍天、白云,還有奔跑的野兔。乙:我看到了經理、同事、獵槍、眼前優美的景色,還有奔跑的野兔、水中的野鴨。丙說:我只看到了野兔。回到公司,總經理就確定丙為經理助手,后來丙干得很出色,不久就獲得了提升。
啟示:我們在看問題、辦事情時,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如果不分主次,或抓不住中心,就不可能把事情辦好。職員丙與職員甲、職員乙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善于抓住中心,這也正是他取勝的關鍵。兩惡權重取其輕,兩處權重取其重。人生處處都在選擇,成功或失敗就在于選擇的重心不同。
19、心境
朋友小王愛好寫作,總是埋怨沒有好的環境,沒有合適的時間。別人在單位說笑,他怕別人吵鬧,又怕別人笑他迂腐。在家中租來的房間里,又嫌房間太小又陰暗,讓人壓抑。他說:要是能有一個清潔的環境,我一定能寫出好作品。結果不久他搬了家,環境一切滿意,但始終沒有如愿。他又說:太安靜了,缺乏靈感。
啟示: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其實,更多時候當我們埋怨一切不如意時,事實上不一定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自身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
20、《昆蟲記》的誕生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自幼愛好自然,經常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他觀察研究的熱情,簡直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為了了解昆蟲的生活,他有時在野外紋絲不動地伏在地上,從太陽升起一直觀察到太陽下山。他為了捕捉一只昆蟲,常常跟著昆蟲跳來跳去。他觀察雄槲蠶蛾求婚的過程,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當快要取得成果的時候,槲蠶蛾新娘卻不巧被一只螳螂吞食。法布爾毫不氣餒,從頭再來又整整觀察了三年,才得到結果。
法布爾對觀察是這樣的熱情,這樣有耐心,正因為如此,他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寫的《昆蟲記》共十卷,這部巨著在生物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啟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前提。正是由于法布爾多年耐心細致地觀察,才有了《昆蟲記》這部巨著的誕生。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生道路的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的結果固然讓我羨慕,贊嘆,但面對成功路上的坎坷與磨難更需要我們百倍的信心和堅韌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