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6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 出自唐·杜甫·兵車行
- 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 -- 出自唐·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 今年戰,蔥河道。 -- 出自唐·李白·戰城南
- 伯樂翦拂中道遺,少盡其力老棄之。 -- 出自唐·李白·天馬歌
- 江濆遇同聲,道崖乃僧英。 -- 出自唐·李白·贈僧崖公
-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虛。 -- 出自唐·李白·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 茫茫南與北,道直事難諧。 -- 出自唐·李白·春感
- 仙人居射的,道士住山陰。 -- 出自唐·李白·送紀秀才游越
- 家本紫云山,道風未淪落。 -- 出自唐·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 時來極天人,道在豈吟嘆。 -- 出自唐·李白·秋日煉藥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
- 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 -- 出自唐·李白·別韋少府
- 竹林七子去道賒,蘭亭雄筆安足夸。 -- 出自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出自宋·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 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于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于東坡居士以補之云。 -- 出自宋·蘇軾·醉翁操·瑯然
- 建德有遺民,道遠我無車。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
-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踏青
- 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虛。 -- 出自宋·蘇軾·讀道藏
- 郁郁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萼是鄉人。 -- 出自宋·蘇軾·三月二十日開園三首
- 應似畫師吳道子,高堂巨壁寫降魔。 -- 出自宋·蘇軾·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詩五首暴雨初晴
- 懸知一生中,道眼無由渾。 -- 出自宋·蘇軾·九月十五日觀月聽琴西湖一首示坐客
- 豈知二十年,道路猶遲遲。 -- 出自宋·蘇軾·送陳伯修察院赴闕
- ?過終南日,令道士趙宗有彈琴溪堂。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彈琴?一作:次韻子由以詩見報編禮
- 不如西州楊道士,萬里隨身惟兩膝。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 才高多感激,道直無往還。 -- 出自宋·蘇軾·凌虛臺
- 脫身聲利中,道德自濯澡。 -- 出自宋·蘇軾·過云龍山人張天驥
- 黃省文書分道山,靜傳鐘鼓建章閑。 -- 出自宋·蘇軾·入館
- 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 -- 出自宋·蘇軾·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
-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 出自宋·蘇軾·天竺寺(并引)
- ”由此觀之,梁道之忠于魏也久矣。 -- 出自宋·蘇軾·嵇紹似康(并引)?一作戲作賈梁道詩?
- 柞棫拔矣,行道兌矣。 -- 出自先秦·詩經·綿
-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 -- 出自先秦·詩經·四牡
- 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 -- 出自先秦·詩經·小旻
-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 出自·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 出自唐·杜甫·兵車行
-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 -- 出自唐·杜甫·北征
-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 出自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 府中韋使君,道足示懷柔。 -- 出自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 胡為客關塞,道意久衰薄。 -- 出自唐·杜甫·昔游
- 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 -- 出自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 音徽一柱數,道里下牢千。 -- 出自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 我聞龍正直,道屈爾何為。 -- 出自唐·杜甫·贈崔十三評事公輔
- 數奇謫關塞,道廣存箕潁。 -- 出自唐·杜甫·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
- 舊日詩名,會道空梁燕。 -- 出自宋·辛棄疾·蝶戀花·莫向城頭聽漏點
-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 出自宋·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
- 今夜酒腸還道窄,多情。 -- 出自宋·辛棄疾·南鄉子·隔戶語春鶯
- 屏去佛經與道書,只將語孟味真腴。 -- 出自宋·辛棄疾·同杜叔高祝彥集觀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飲兩日且
- 要識死生真道理,須憑鄒魯圣人儒。 -- 出自宋·辛棄疾·讀語孟
- 彼憂而此樂,道理甚分明。 -- 出自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 草綠裙腰一道斜。 -- 出自唐·白居易·杭州春望
- 途窮任憔悴,道在肯彷徨。 -- 出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