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4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 -- 出自元·張可久·普天樂·秋懷
- 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 -- 出自宋·完顏璹·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 羊腸白道穿云出,雁齒紅橋亞水低。 -- 出自清·許德溥·西橋柳色
- 微吟不道驚溪鳥,飛入亂云深處啼。 -- 出自明·沈周·題畫
-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 出自·柳永·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
- “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中原莫道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疏。”全詩鑒賞 -- 出自··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翻譯賞析 -- 出自··
- 當時只道是尋常 -- 出自··
-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 出自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 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云世莫知。 -- 出自唐·李白·猛虎行 ( 此詩蕭士□云是偽作 ) 【上彬下
- 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游仙山。 -- 出自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
- 別君莫道不盡歡,懸知樂客遙相待。 -- 出自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
- 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 出自唐·李白·北上行
- 江水九道來,云端遙明沒。 -- 出自唐·李白·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 云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 出自唐·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 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 -- 出自唐·李白·王右軍
- 三年帝道明,委質終輔翼。 -- 出自唐·李白·紀南陵題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時贈別
- 一語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 出自唐·李白·贈饒陽張司戶燧
-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 出自唐·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 卓絕二道人,結交鳳與麟。 -- 出自唐·李白·贈僧行融
- 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 -- 出自唐·李白·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 江山雖道阻,意合不為殊。 -- 出自唐·李白·秋浦寄內
- 寂寞綴道論。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十三
- 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 -- 出自唐·李白·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 我行懵道遠,爾獨知天風。 -- 出自唐·李白·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 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 -- 出自唐·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 吳江女道士,頭戴蓮花巾。 -- 出自唐·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 君還知道相思苦。 -- 出自宋·蘇軾·虞美人·冰肌自是生來瘦
- 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 出自宋·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 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 出自宋·蘇軾·踏莎行·這個禿奴
- 無人不道看花回。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紫陌尋春去
- 渭橋夾道千君長,猶是建元功。 -- 出自宋·蘇軾·導引·經文緯武
- 従來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兩過春。 -- 出自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
-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 出自宋·蘇軾·觀棋
- 道人有道山不孤。 -- 出自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 誰言大道遠,正賴三杯通。 -- 出自宋·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
- 聞昔周道興,翠鳳棲孤嵐。 -- 出自宋·蘇軾·東湖
- 可憐鄧道士,攝衣問呻吟。 -- 出自宋·蘇軾·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
- 仍呼邵道士,取琴月下彈。 -- 出自宋·蘇軾·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
- 當時只道鶴林仙,能遣秋花發杜鵑。 -- 出自宋·蘇軾·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 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便。 -- 出自宋·蘇軾·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 伯時有道真吏隱,飲啄不羨山梁雌。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書李伯時所藏韓干馬
- 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 -- 出自宋·蘇軾·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
- 當時修道頗辛苦,柏生兩肘烏巢肩。 -- 出自宋·蘇軾·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
- 軒裳陳道路,往往兒童收。 -- 出自宋·蘇軾·九日次定國韻
- 道人修道要底物,破鐺煮飯茅三間。 -- 出自宋·蘇軾·月華寺(寺鄰岑水場施者皆坑戶也,百年間蓋
- 緬懷卓道人,白首寓醫卜。 -- 出自宋·蘇軾·和李太白(并敘〔四庫原收有太白全詩,今刪
- 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 -- 出自宋·蘇軾·虢國夫人夜游圖
- 君方論道承華勛,我亦旗鼓嚴中軍。 -- 出自宋·蘇軾·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