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出自宋·柳永·雨霖鈴
- 一月可曾閑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 -- 出自·慧霖·閏中秋玩月
-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 出自唐·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 出自唐·李商隱·端居
- 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 出自宋·陸游·秋思
- 官河水靜闌干暖,徙倚斜陽怨晚秋。 -- 出自宋·史達祖·鷓鴣天·衛縣道中有懷其人
- 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 -- 出自唐·李益·上汝州郡樓
-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 出自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 出自唐·趙嘏·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 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艷景似殘秋。 -- 出自清·王士禎·秦淮雜詩二十首·其一
- 漢臣曾此作縲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 出自唐·汪遵·詠北海
-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 出自清·王士禎·浣溪沙·紅橋
-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 出自唐·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 出自宋·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 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 出自宋·晏幾道·鷓鴣天·守得蓮開結伴游
-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 -- 出自唐·杜牧·南陵道中 / 寄遠
-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 出自唐·韓翃·同題仙游觀
- 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秋。 -- 出自宋·陸游·秋晚登城北樓
- 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 出自宋·吳文英·浣溪沙·秋情
-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 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
- 鳳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 出自唐·張籍·涼州詞三首·其三
-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中秋節詩詞名句賞析 -- 出自··
- 《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中秋節詩詞名句賞析 -- 出自··
- 詩詞名句鑒賞:“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 出自··
- “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桃李容華猶嘆月,風流才器亦悲秋。”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全詩鑒賞 -- 出自··
-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聲清脆管弦秋。”全詩鑒賞 -- 出自··
- “欲題名字知相訪,又恐芭蕉不奈秋。”全詩鑒賞 -- 出自··
- “一尊酒盡青山暮,萬里書回碧樹秋”全詩鑒賞 -- 出自··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出自··
-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 出自唐·李白·梁園吟
-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飛一雁秦云秋。 -- 出自唐·李白·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凝弟在席
-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 出自唐·李白·寄崔侍御
- 巫山枕障畫高丘,白帝城邊樹色秋。 -- 出自唐·李白·巫山枕障
- 夏潦漲湖深更幽,西風落木芙蓉秋。 -- 出自宋·蘇軾·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 城市不識江湖幽,如與蟪蛄語春秋。 -- 出自宋·蘇軾·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 田間決水鳴幽幽,插秧未遍麥已秋。 -- 出自宋·蘇軾·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 (故人史生為余言:嘗見海賈云中秋有月,則是歲珠多而圓,賈人常以此候之,雖相去萬里,他日會合相問,陰晴無不同者。 -- 出自宋·蘇軾·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 歸來妙意獨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 出自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二首
- 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 -- 出自宋·蘇軾·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 而況我友似君者,素節凜凜欺霜秋。 -- 出自宋·蘇軾·送文與可出守陵州
- 醉呼妙舞留連夜,閑作清詩斷送秋。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
- 璃玻千頃照神州,此夕人間別是秋。 -- 出自宋·蘇軾·潮中觀月
- 松柏蕭蕭滿故丘,知君懷抱尚悲秋。 -- 出自宋·蘇軾·會雙竹席上奉答開祖長官
- 觀魚惠子臺蕪沒,夢蝶莊生冢木秋。 -- 出自宋·蘇軾·題清淮樓
- 瞿唐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 出自唐·杜甫·秋興八首
- 云石熒熒高葉曙,風江颯颯亂帆秋。 -- 出自唐·杜甫·簡吳郎司法
- 終藉堤防出眾力,高擁木石當清秋。 -- 出自唐·杜甫·石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