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祖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至今顱骨帶霜牙,尚作四海毛蟲祖。 -- 出自宋·蘇軾·起伏龍行
- 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羨懷祖。 -- 出自宋·蘇軾·夜過舒堯文戲作
- 我老人間萬事休,君亦洗心従佛祖。 -- 出自宋·蘇軾·送劉寺丞赴余姚
- 我老人間萬事休,君亦洗心從佛祖。 -- 出自宋·蘇軾·送劉寺丞赴余姚
- 前年開合放柳枝,今年洗心歸佛祖。 -- 出自宋·蘇軾·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 應憐進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 出自宋·蘇軾·寄劉孝叔
- 前年開閣放柳枝,今年洗心參佛祖。 -- 出自宋·蘇軾·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舊游
- 尚書勛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 -- 出自唐·杜甫·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 老身六朝民,草舍數世居,力守遠祖言,一字不學書。 -- 出自宋·陸游·舟中詠落景余清暉輕橈弄溪渚之句蓋孟浩然耶
- 高秋八月歸南楚,東門一壺聊出祖。 -- 出自唐·岑參·送費子歸武昌
- 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 出自唐·韓愈·永貞行
- 努力鐵山勤學取,莫遣后來無所祖。 -- 出自唐·元稹·琵琶歌
- 社稷有靈邦有主,今朝地下告文祖。 -- 出自近代·王國維·頤和園詞
- 吾儂勸渠且歸去,請君更學遙遙祖。 -- 出自宋·葉紹翁·登謝屐亭贈謝行之
- 著作文章名譽早,不愧漢庭御史祖。 -- 出自宋·黃庭堅·飲城南即事
- 卻將冰幅展似君,震旦花開第一祖。 -- 出自宋·黃庭堅·奉答茂衡惠紙長句
- 窗中白首抱遺編,自信此書傳父祖。 -- 出自宋·蘇轍·東方書生行
- 以為無用百無直,以為有用萬物祖。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一石鼓
- 草檄余閑好賦詩,莫放風情忝爾祖。 -- 出自宋·王禹偁·還揚州許書記家集
- 酌瑤尊之芳酒兮招赤松而友彭祖,既錫我以難老兮黜嗜欲而襲靈虛。 -- 出自宋·張耒·登高
- 我方庶兄湯惠休,公乃小兒楊德祖。 -- 出自宋·陳與義·留別葛汝州
- 忠魂不逐降王車,長衛英孫朝烈祖。 -- 出自明·李東陽·五丈原
- 豈不憐此女兒心,父母生身遠有祖。 -- 出自宋·晁說之·陰山女歌
- 筼筜紅實好鳥語,銀髯瘦僧貌如祖。 -- 出自唐·貫休·書匡山老僧庵
- 黃梅西去一舍許,奔走龍天瞻四祖。 -- 出自宋·王之道·四祖山
- 笳簫嗚嗚坎坎鼓,秋報春祈從父祖。 -- 出自宋·陳造·散解廟行
- 惟予墮入世綱中,非孔非顏莫知祖。 -- 出自宋·鄭剛中·巨濟弟書夢求詩賦古風云
- 曲中時轉三妙語,一一聲音談佛祖。 -- 出自宋·李彌遜·虞仲通判以溪聲名軒約同賦
- 忽逢一柱插天寒,形貌最尊疑父祖。 -- 出自宋·林季仲·天柱峰
- 我聞此經昔中都郎中所隸乃其祖。 -- 出自宋·李石·石經堂
- 故人貧病寄江湖,一衲蒙頭參馬祖。 -- 出自宋·李洪·送錢進思粹吳郡
- 疏林隱約響鐘魚,一葦可航參佛祖。 -- 出自宋·趙善括·奉和章冠之長蘆壁間韻
- 未登三代盛明時,曾是六朝文物祖。 -- 出自宋·趙善括·過金陵有感和韻
- 未應只屬羽人家,亦有因茲悟初祖。 -- 出自宋·趙蕃·泊舟桃花臺入妙香院
- 海之介夫此小兒,雞肋見笑楊德祖。 -- 出自宋·鄭清之·適得滷頗佳遣餉菊坡因記曾作蛤子詩有文身吳
- 寧知中歲遇行甫,歷歷典刑猶父祖。 -- 出自宋·魏了翁·送張匠臨以秘閣知贛州
- 有來剝啄契襟期,明誠無乃同而祖。 -- 出自宋·程公許·謝新胥口監生趙立之
- 有聲者道祖之所已知,無聲者道祖之所欲為而未能者也。 -- 出自宋·岳珂·薛道祖白石潭詩帖贊
- 坎離乾兌逢子午,須認取,自家根祖。 -- 出自唐·呂巖·步蟾宮·坎離乾兌逢子午
- 聲聲渾不說他人,祗謂禰衡罵黃祖。 -- 出自宋·張埴·江漢
- 七返真陰降,功全攝跡,歸本認元祖。 -- 出自元·王吉昌·月中仙 賓主互換
- 任眾猿馬,每每調和,無由得知宗祖。 -- 出自元·王哲·黃鶯兒·堪嗟浮世如何度
- 爐輝五彩,鼎耀三光,識取本來宗祖。 -- 出自元·馮尊師·蘇武慢·日月高奔
- 不將降虜賜周公,先識禍機楊德祖。 -- 出自宋·王铚·題洛神賦圖詩
- 山人只管看青山,有口不須吞佛祖。 -- 出自宋·釋道璨·偈頌十二首
- 眼明初入菩提場,一燈傳自西來祖。 -- 出自宋·章甫·題長蘆方丈
- 水邊籬畔識疎斜,若說栽梅臣實祖。 -- 出自宋·張镃·冒雨往玉照堂觀梅戲成長篇
- 區區鼠輩何足礫,此心本應僧伽祖。 -- 出自宋·敖陶孫·壽通守趙寺丞
- 接前文再講上一輩新今古,明太祖那樣開國賢君古也不多。 -- 出自清·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
- 玄黃涿鹿尚余威,不是為窮才念祖,祖武依稀。 -- 出自·謝覺哉·謁黃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