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在第5個(gè)字的詩句
碑在第五個(gè)字的詩句
- 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 -- 出自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 上有墮淚碑,青苔久磨滅。 -- 出自唐·李白·襄陽曲
- 薙草得斷碑,斬崖出金棺。 -- 出自宋·蘇軾·甘露寺
- 絕頂有三碑,詰曲古篆字。 -- 出自宋·蘇軾·巫山
- (觀有明皇碑,言夢(mèng)老子告以享國長(zhǎng)久之意。 -- 出自宋·蘇軾·五郡
- (事見本院碑。 -- 出自宋·蘇軾·又次前韻贈(zèng)賈耘老
- 再讀徐孺碑,猶思理煙艇。 -- 出自唐·杜甫·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 陵谷雖遷碑獨(dú)存,骨化為塵名不死。 -- 出自唐·白居易·青石
- 別后曹家碑背上,思量好字?jǐn)嗑c。 -- 出自唐·白居易·代謝好答崔員外 謝好,妓也。
- 嶧山訪秦碑,斷裂無完筆。 -- 出自宋·陸游·古筑城曲
- 于今墮淚碑,觀之益欽戴。 -- 出自宋·范仲淹·寄題峴山羊公祠堂
- 渠有正觀碑,儂有永和詞。 -- 出自宋·楊萬里·跋王順伯所藏歐公集古録序真跡
- 二士共談碑上法,千僧同酌沼中泉。 -- 出自宋·范成大·妙喜景
- 右摩泰山碑,左躡函谷泥。 -- 出自宋·文天祥·遠(yuǎn)游
- 路逢一石碑,亭亭傲風(fēng)雨。 -- 出自宋·文天祥·葬無主墓碑
- 巍峨幼婦碑,伶俜七步詩。 -- 出自宋·文天祥·贈(zèng)墨林曹大崧
- 于焉建層碑,突兀長(zhǎng)林東。 -- 出自唐·高適·觀李九少府翥樹宓子賤神祠碑
- 欲建九錫碑,當(dāng)立十二樓。 -- 出自唐·皮日休·太湖詩·石板(在石公山前)
- 惟有簡(jiǎn)棲碑,文字巋然立。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鄂州節(jié)推陳榮緒惠示沿檄崇陽道中六詩老懶不
- 淚落世父碑,心傾文饒賦。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豐城
- 欲聘石室碑,小詩委庭下。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吉老兩和示戲答
- 自從郭泰碑銘后,只見黃金不見文。 -- 出自唐·羅隱·圉城偶作
- 峴首重尋碑墮淚,習(xí)池還指客橫鞭。 -- 出自宋·蘇轍·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 因各為一碑,刻彌勒佛,且記其事,至今皆在。 -- 出自宋·蘇轍·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敘〉
- 堂上岐陽碑,吾兄所與我。 -- 出自宋·蘇轍·子瞻寄示岐陽十五碑
- 偉哉浯溪碑,千載氣凜凜。 -- 出自宋·戴復(fù)古·栗齋鞏仲至以元結(jié)文集為韻
- 峨峨當(dāng)隊(duì)碑,寶刻一何工。 -- 出自宋·賀鑄·題華陽公主碑陰
- 獨(dú)孤房相碑文在,幾認(rèn)題名拂蘚斑。 -- 出自宋·林逋·山谷寺
- 長(zhǎng)廊顏頵碑,字體家法傳。 -- 出自宋·梅堯臣·與二弟過溪至廣教蘭若
- 著辭刻之碑,復(fù)使存厥祀。 -- 出自宋·梅堯臣·讀范桐廬述嚴(yán)先生祠堂碑
- 鄙哉封禪碑,數(shù)字昔鐫鏤。 -- 出自宋·梅堯臣·希深惠書言與師魯永叔子聰幾道游嵩因誦而韻
- 應(yīng)識(shí)道傍碑,因風(fēng)奠醪醴。 -- 出自宋·梅堯臣·臧子文剡縣主簿
- 季札墓傍碑,古稱尼父篆。 -- 出自宋·梅堯臣·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八夫子篆
- 且觀道傍碑,文字今已剝。 -- 出自宋·梅堯臣·孫司諫知鄧州
- 不比平泉碑缺花木記,又非家鴟嘯鳳皇樓。 -- 出自宋·梅堯臣·王祁公北園
- 初疑無字碑,瑩潔誰敢文。 -- 出自宋·晁補(bǔ)之·謁岱祠即事
- 薦福縱有碑,震雷即驚裂。 -- 出自宋·朱翌·張翰惠書告窘
- 始讀壁間碑,妙力隱不傳。 -- 出自宋·陳師道·禮武臺(tái)坐化僧
- 但讖得、耀碑潭水月,交光相照。 -- 出自宋·陳著·喜遷鶯·南廬佳號(hào)
- 不知誰氏碑,剝裂偶未倒。 -- 出自宋·張耒·離陽翟
- 又疑神禹碑,刊在衡山巔。 -- 出自宋·韓元吉·龜峰行
- 試詩沒字碑,往聽無弦琴。 -- 出自宋·方岳·避暑冷泉
- 壁上珠璣碑上玉,交光燦爛有馀輝。 -- 出自元·馬鈺·玩丹砂 過*陂道友索詞
- 不見奸黨碑,但見奸臣傳。 -- 出自明·李東陽·安石工
- 有人能繼碑中美,不與石相為始終。 -- 出自宋·曾豐·贈(zèng)陳養(yǎng)廉居士
- 欲打塔銘碑,從僧乞山紙。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楞伽寺
- 視柳雅、韓碑瞠若。 -- 出自宋·劉克莊·賀新郎·低局從頭錯(cuò)
- 待與閟宮碑歲月,并為神作送迎詩。 -- 出自宋·劉克莊·秋旱繼以大風(fēng)即事十首
- 龜趺但見碑訛缺,馬鬣安知葬舊新。 -- 出自宋·劉克莊·古墓
- 且喜峴山碑有跋,不愁江表傳無名。 -- 出自宋·劉克莊·送陳戶曹之官襄陽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