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在第12個字的詩句
池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燕燕飛來,問春在哪里,惟有池湯自碧 -- 出自·姜夔·淡黃柳
- 思鄉詩詞名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出自··
- 覺而誦杜子美詩曰:“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 出自宋·蘇軾·雙石(并引)
- 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 -- 出自先秦·詩經·皇矣
- 豈如白翁退老地,樹高竹密池塘深。 -- 出自唐·白居易·池上作 西溪、南潭皆池中勝處也。
- 開顏且酌樽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 -- 出自唐·白居易·足疾
- [子城東北低下處,舊號蝦蟆池。 -- 出自唐·白居易·和望曉
- 妝閣伎樓何寂靜,柳似舞腰池似鏡。 -- 出自唐·白居易·兩朱閣
- 不愛君池東十叢菊,不愛君池南萬竿竹。 -- 出自唐·白居易·醉題沈子明壁
- 建章宮里春風寒,太液水生池面寬。 -- 出自宋·陸游·太息
- 密竹翦已空,喬木亦半薪;陂池獨渺然,中有鷗鷺馴。 -- 出自宋·陸游·訪青神尉廨借景亭蓋山谷先生舊游也
- 一作檀溪尋古花伴成龍竹,池分躍馬溪。 -- 出自唐·孟浩然·檀溪尋故人
- 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 -- 出自清·曹雪芹·警幻仙姑賦
- 宗廟重聞鐘鼓聲,離宮不改池臺色。 -- 出自近代·王國維·頤和園詞
- 已報舟浮登岸,更憐橋場平池。 -- 出自宋·范成大·積雨作寒
- 千山雖隔日邊夢,猶到平陽池館中。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徐子禮提舉鶯花亭
- 玉真難唱朱簾靜,憶在雙蓮池上聽。 -- 出自宋·晏幾道·木蘭花
- 一來一去道上客,一顛一倒池中麻。 -- 出自唐·王建·古謠
- 老人也擬休官去,便是君家池上人。 -- 出自唐·張籍·送白賓客分司東都
- 傳呼鼓吹擁部曲,何如春雨池蛙。 -- 出自宋·黃庭堅·薄薄酒二章
- 去天尺五張公子,官居城南池館好。 -- 出自宋·黃庭堅·贈張仲謀
- 手磨心語知許事,曾見漢唐池館來。 -- 出自宋·黃庭堅·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怪石
- 〈此寺王逸少所置,云有墨池在焉。 -- 出自宋·蘇轍·游廬山山陽七詠 歸宗寺
- 紫燕雛飛簾額靜,金鱗影轉池心闊。 -- 出自宋·吳文英·滿江紅·翠暮深庭
- 艷拂潮妝,澹凝冰靨,別翻翠池花浪。 -- 出自宋·吳文英·法曲獻仙音
- 十分清致無人解,猶在舊家池館中。 -- 出自元·王冕·素梅 其十
- 中林昨夜待微月,因想謝公池上樓。 -- 出自宋·林逋·送僧還東嘉
- 山翁散發,披衣松下,琴奏瑤池三弄。 -- 出自宋·朱敦儒·鵲橋仙·姮娥怕鬧
- 莫作楚囚相泣,傾銀漢,洗瑤池。 -- 出自宋·朱敦儒·沙塞子·蠻徑尋春春早
- 漢家金粟堆空,玉花驚見天池種。 -- 出自元·元好問·水龍吟·漢家金粟堆空
- 予見之吳下,既摹其銘而裝池之,且為之歌曰:玉帶生,吾語汝:汝產自端州,汝來自橫浦。 -- 出自清·朱彝尊·玉帶生歌并序
- 牡丹海棠如夢中,蓮藕香散池館空。 -- 出自宋·白玉蟾·悲秋辭
- 心字夜香消,人孤另、雙鶼被池羞看。 -- 出自宋·蔣捷·金盞子·練月縈窗
- 功名事,不輸前輩,行到鳳凰池。 -- 出自宋·無名氏·沁園春·淮海知名
- 銀濤千萬疊,不知何處是瑤池。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長樂晚彩戲萊衣
- 年年此日,月娥仙子,來赴瑤池宴。 -- 出自宋·無名氏·青玉案·紅嬌綠軟芳菲遍
- 雙雙舊家燕子,又飛來、清明池閣。 -- 出自宋·無名氏·聲聲慢·雙雙舊家燕子
- 若是芳菲迅速,終與和羹,鳳池仙館。 -- 出自宋·無名氏·選冠子·庾嶺煙光
- 故宮秋晚馀芳盡,輕陰閑淡池閣。 -- 出自宋·無名氏·霜葉飛·故宮秋晚馀芳盡
- 豈知鸚鵡洲邊路,得見鳳凰池上人。 -- 出自唐·朱慶馀·鄂渚送白舍人赴杭州
- 微丹楓纈,低摧蕉尾,不覺半池蓮倒。 -- 出自宋·趙長卿·永遇樂·宵露珠零
- 紅塵難染著,十年前曾坐,鳳池鰲島。 -- 出自宋·陳著·大?
- 煙鎖柳絲長,御溝澄碧水,轉池塘。 -- 出自唐·和凝·小重山·春入神京萬木芳
- 甚相思只在,華清泉側,凝碧池頭。 -- 出自宋·劉辰翁·憶舊游·渺山城故苑
- 賞心歡計,從別后、無意到西池。 -- 出自宋·呂渭老·夢玉人引·上危梯盡
- 長生得,攜云仙去,跨鶴赴瑤池。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 混元劉法師升化,以詞贊之
- 將歸去,一輪明月,獨步赴瑤池。 -- 出自元·譚處端·滿庭芳·煙斂云收
- 玉樓金殿廣,更月臺風榭臨池。 -- 出自元·丘處機·瑤臺第一層 見金蓮正宗記。記云,金世宗大
- 惟有年時芳儔③在,一例差池雙剪④。 -- 出自清·梁啟超·金縷曲·瀚海飄流燕②
- 絳綃圍掩怯新涼,歸臥芙蓉池上殿。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香水溪(在吳故宮)
“池”同音字
- 尺
- 池
- 伬
- 侈
- 侙
- 傺
- 勅
- 勑
- 匙
- 卶
- 叱
- 叺
- 吃
- 呎
- 哧
- 啻
- 喫
- 嗤
- 噄
- 垑
- 墀
- 妛
- 媸
- 弛
- 彨
- 彲
- 彳
- 恜
- 恥
- 慗
- 憏
- 懘
- 抶
- 持
- 摛
- 攡
- 敕
- 斥
- 杘
- 欼
- 歯
- 殦
- 湁
- 漦
- 灻
- 熾
- 烾
- 熾
- 瓻
- 癡
- 痸
- 瘛
- 癡
- 眵
- 瞝
- 竾
- 笞
- 筂
- 箎
- 篪
- 粚
- 絺
- 翄
- 翅
- 翤
- 翨
- 恥
- 肔
- 胣
- 胵
- 腟
- 茌
- 荎
- 蚇
- 蚩
- 蚳
- 螭
- 袲
- 袳
- 裭
- 褫
- 訵
- 誺
- 謘
- 豉
- 貾
- 赤
- 赿
- 趩
- 踟
- 遲
- 迡
- 遅
- 遟
- 遫
- 遲
- 鉓
- 鉹
- 銐
- 鍉
- 雴
- 飭
- 飭
- 馳
- 馳
- 魑
- 鴟
- 鵄
- 鶒
- 鷘
- 鴟
- 麶
- 黐
- 齒
- 齝
- 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𠔒
- 𢜳
- 𤆍
- 𤸪
- 𦐉
- 𦥊
- 𦳚
- 𧼪
- 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