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第13個字的詩句
此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 出自唐·李白·望天門山
- 翠蛾輕斂意沉吟,沾襟,無人知此心。 -- 出自五代·孫光憲·河傳·花落
- 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 -- 出自唐·李益·上汝州郡樓
-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出自唐·白居易·春題湖上
- 描寫秋天: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 出自··
-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絆此身” -- 出自··
- 詩詞名句鑒賞:“愿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 出自··
- 詩詞名句鑒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 出自··
- 離別的詩句: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 出自··
-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 出自··
-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 -- 出自唐·李白·僧伽歌
- 吾但寫聲發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 出自唐·李白·幽澗泉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出自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此翁。 -- 出自宋·蘇軾·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 他年欲識吳姬面,秉燭三更對此花。 -- 出自宋·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 陰晴朝暮幾回新,已向虛空付此身。 -- 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望云樓
- 天工與我兩厭事,孰居無事為此形。 -- 出自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
-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 出自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
- 平生我亦輕余子,晚歲人誰念此翁。 -- 出自宋·蘇軾·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 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飲此觴。 -- 出自宋·蘇軾·十月十六日記所見
- 更尋陋巷顏夫子,乞取微言繼此聲。 -- 出自宋·蘇軾·與舒教授張山人參寥師同游戲馬臺書西軒壁兼
- 平生長物擾天真,老去歸田只此身。 -- 出自宋·蘇軾·送竹幾與謝秀才
- 竹椽茅屋半摧傾,肯向蜂窠寄此生。 -- 出自宋·蘇軾·贈葛葦
- 我生紛紛嬰百緣,氣固多習獨此偏。 -- 出自宋·蘇軾·夜夢?并引?
- 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閑心對此君。 -- 出自宋·蘇軾·夜直秘閣呈王敏甫
- 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 出自宋·蘇軾·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二首
- 昆盧海上妙高峰,二老遙知說此翁。 -- 出自宋·蘇軾·再和并答楊次公
- 先生醉臥此石間,萬古無人知此意。 -- 出自宋·蘇軾·醉睡者
- 毘盧海上妙高峰,二老遙知說此翁。 -- 出自宋·蘇軾·再和并答楊次公
- 毫端偶集一微塵,何處溪山非此身。 -- 出自宋·蘇軾·四明狂客
- 偉哉造物真豪縱,攫土摶沙為此弄。 -- 出自宋·蘇軾·同正輔表兄游白水山
- 烏鳶奪得與螻蟻,誰信先生無此懷。 -- 出自宋·蘇軾·濠州七絕 逍遙臺(莊子祠堂在開元寺,即墓
- 無功日盜太倉谷,嗟我與龍同此責。 -- 出自宋·蘇軾·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應
- 相隨十日還歸去,萬劫清游結此因。 -- 出自宋·蘇軾·送邵道士彥肅還都嶠
- 長纓俘獻埋輪使,未問豺狼問此翁。 -- 出自宋·蘇軾·送玉面貍
- 萬松誰種已摐摐,半嶺蒼云映此邦。 -- 出自宋·蘇軾·登州孫氏萬松堂
- 會知名利不到處,定把清觴屬此山。 -- 出自宋·蘇軾·過泗上喜見張嘉父二首
- 松花香遍銀陽地,剩把新詩壯此行。 -- 出自宋·蘇軾·舒嘯亭
- 我作水衡生作丞,他日歸朝同此拜。 -- 出自宋·蘇軾·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
- 景疏樓上喚蛾眉,君到應先誦此詩。 -- 出自宋·蘇軾·送趙寺丞寄陳海州
- 膝上幾日今白須,令我眼中見此父。 -- 出自宋·蘇軾·送歐陽季默赴闕
- 欲過叔度留終日,未識魯山空此生。 -- 出自宋·蘇軾·呂與叔學士挽詞
- 又曷為一朝去此而不顧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 出自宋·蘇軾·上清詞
-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 出自先秦·詩經·兔爰
- 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 -- 出自先秦·詩經·兔爰
- 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 -- 出自先秦·詩經·兔爰
-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 出自·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
-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 出自唐·杜甫·曲江二首
-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 出自唐·杜甫·燕子來舟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