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在第12個字的詩句
旌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飄然時危一老翁,十年厭見旌旗紅。 -- 出自唐·杜甫·冬狩行(時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東川)
- 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 -- 出自宋·辛棄疾·木蘭花慢 席上呈張仲固帥興元
- 安得揚鞭出散關,下令一變旌旗色! -- 出自宋·陸游·曉嘆
- 森千帆影里,參差宮闕,風展旌旟。 -- 出自近代·王國維·八聲甘州·直青山缺處是孤城
- 喜君未忘太平事,獨稱赦書旌孝子。 -- 出自宋·蘇轍·贈提刑賈司門青
- 霧閣云窗歸去也,笑擁靈君旌節。 -- 出自宋·蔣捷·念奴嬌·夜深清夢
- 鉤陳萬旅隨天仗,縹緲轉霓旌。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 貞元元年三月駕幸中都姑洗宮
- 黃帝中間蔭葩蓋,霞扇錯玳旌擁朱。 -- 出自宋·梅堯臣·觀何君寶畫
- 北窗晚,娟娟靜色,竹影上簾旌。 -- 出自宋·毛滂·滿庭芳·爍石炎曦
- 樓閣萬家簾幕卷,江郊十里旌旗駐。 -- 出自宋·劉過·滿江紅·敵面風輕
- 武夫橐鞬陳整整,虎豹拏攫旌旗麾。 -- 出自宋·劉過·明州觀大閱
- 越王采女能水戲,仙舟如龍旌曳翠。 -- 出自唐·鮑溶·姑蘇宮行
- 不語閑尋往事,微風頻動簾旌。 -- 出自宋·杜安世·河滿子·柳嫩不禁搖動
- 行人來往手加額,解說當年旌表時。 -- 出自宋·方信孺·劉氏雙闕
- 文昌隨彩禮樂正,太平下直旌旗紅。 -- 出自唐·鮑防·元日早朝行
- 詔書特賜誓終始,黃金縷字旌殊功。 -- 出自明·高啟·唐昭宗賜錢武肅王鐵券歌
- 姓名不愿唱上第,詔旨特許旌高門。 -- 出自宋·周必大·龍泉項汝弼字唐卿盧溪書院
- 夜郎城外誰人哭,昨日空馀旌節還。 -- 出自唐·戎昱·哭黔中薛大夫
- 人在南樓,劇談勝詠,擁碧油旌節。 -- 出自宋·王之道·念奴嬌·碧天無際
- 如今裝就滿城春,忍便擁、雙旌歸去。 -- 出自宋·舒亶·鵲橋仙·教來歌舞
- 已將精進聳人天,是用色相旌其苦。 -- 出自宋·鄧肅·雨花軒
- 下堂拜命汗如雨,上堂鳴鼓旌旄舉。 -- 出自宋·鄧肅·送李丞相四路宣撫
- 星宮月殿風馬遠,珠華露濕旌旄冷。 -- 出自宋·曹勛·步月謠
- 黃金臺廢燕昭死,嗟嗟誰復旌遺賢。 -- 出自宋·曹勛·迢迢高樓和紫煙
- 畏愛雙行五管,收繡斧、卻把旌麾。 -- 出自宋·洪適·滿庭芳·昴宿光芒
- 樓船東下佽飛集,牙檣十里旌旗紅。 -- 出自宋·楊冠卿·癸丑仲冬十日蚤晴從中使過莼湖未幾風雪交往
- 車如流水馬如龍,甲耀日兮旌蔽空。 -- 出自宋·楊冠卿·春大閱
- 宛有人兮山之幽,翠翦字兮旌柔柔。 -- 出自宋·高似孫·嶀臺神弦曲
- 滕閣芳筵箋筆妙,龍山勝踐旌旗駐。 -- 出自宋·李昴英·滿江紅·薄冷催霜
- 祝君出典大藩牧,愿君旗旄旌節耀前驅。 -- 出自宋·家鉉翁·題蔣同知所藏馬圖前后凡五
- 爭知道,這一隅斗大,尚借麾旌。 -- 出自宋·何夢桂·沁園春·袞衣繡裳
- 雩壇滴酒土未乾,滂霈已洗旌旗歸。 -- 出自宋·黃庶·送楊侍讀自長安之蜀
- 湘天冷落數家村,曩時曾枉旌麾沐。 -- 出自宋·胡宏·和江子玉二首
- 腥風不洗賊臣淚,暗濕官樹旌旗昏。 -- 出自宋·釋寶曇·為李方舟題東坡赤壁圖
- 還尋童子釣游處,又趁史君旌騎回。 -- 出自·王寧·和樓守浮遠堂留題
- 了知君心棄符竹,不敢復獻旌節花。 -- 出自宋·謝伋·恭謁臺岳桐柏觀紀事
- 君不聞漢家博望初尋源,揚旌遠涉西塞垣。 -- 出自明·黃哲·河渾渾(并序)
- 當時形勝夸強土,連云宮苑旌旗樹。 -- 出自明·劉炳·潯陽行
- 萬馬騫騰鼓吹喧,五云繚繞旌旗展。 -- 出自明·王紱·端午賜觀騎射擊球侍宴
- 賊勢陸梁金鼓微,軍聲震喊旌旗靡。 -- 出自明·王謳·龜山戰歌
- 幾年戎馬暗南國,眼前厭見旌旗紅。 -- 出自明·趙滂·登黃山煉丹峰尋昔人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