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在第15個字的詩句
手在第一十五個字的詩句
- 描寫夏天的詩句: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 出自··
- 一見刺史天,稍忘獄吏尊,會稽入吾手,鏡湖小于盆。 -- 出自宋·蘇軾·送黃師是赴兩浙憲
- 稟賦本不強,四十已遽衰,藥裹不離手,對酒盤無梨。 -- 出自宋·陸游·養生
-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 出自清·曹雪芹·葬花吟
- 乃是國子先生贈詩卷,筆下東風隨手轉。 -- 出自宋·楊萬里·謝譚德稱國正惠詩
- 恩變作仇,頓忘了神前咒,她待要罷手,我何曾開口。 -- 出自明·唐寅·恩仇
- 擲碎琵琶今破面,好香詞污汝諸伶手。 -- 出自清·陳維崧·奉贈蘧庵先生
- 傷哉痛恨應未休,安得化作呂氏女,手刃其頭報夫仇。 -- 出自宋·無名氏·傷雙燕
- 大廈之將顛,非一木可支,孟德提先手,仲謀藉世資。 -- 出自宋·邵雍·觀棋大吟
-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 出自元·關漢卿·【雙調】沉醉東風
- 若得來心肝兒敬重,眼皮兒上供養,手掌兒里高擎。 -- 出自元·關漢卿·【中呂】普天樂 崔張十六事(十六首)
- 便相扶君相,從頭做去,他又誰能出手。 -- 出自宋·陳著·瑞鶴仙·云無心出岫
- 迤邐聚星樓上雪,待天風、浩蕩重攜手。 -- 出自宋·劉辰翁·金縷曲/賀新郎
- 百年已是中年後,西州垂淚,東山攜手,幾個斜暉。 -- 出自宋·劉辰翁·促拍丑奴兒
- 莫放珠簾容易卷,怕人知、世有梨園手。 -- 出自宋·劉過·賀新郎·倦舞輪袍後
- 長鋏歌彈明月墮,對蕭蕭、客鬢閑攜手。 -- 出自宋·葛長庚·賀新郎·且盡杯中酒
- 好在歸來蒼崖底,想月明、不負攜鋤手。 -- 出自宋·方岳·賀新涼/賀新郎
- 似恁疏頑何為者,向人前、不解高叉手。 -- 出自宋·方岳·賀新涼/賀新郎
- 花影婆娑清晝永,護新涼、更著絲簧手。 -- 出自宋·洪咨夔·賀新郎·露洗秋光透
- 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 -- 出自宋·盧祖皋·賀新郎·挽住風前柳
- 散陽和四照,春光萬井,來小試、調元手。 -- 出自宋·石孝友·水龍吟·舊游曾記當年
- 笑拍闌干呼范蠡,甚平吳、卻倩垂綸手。 -- 出自宋·周密·乳燕飛/賀新郎
- 據珊瑚網法書題跋卷十,引郭天錫手錄詩文雜記作周文謨詞,因不補錄。 -- 出自金·蔡松年·梅花引 以上二首見陽春白雪三案詞學叢書本
- 明朝此聲不可求,乃知朔客杜寬者,手持悲篥尋南游。 -- 出自元·楊維楨·篳篥吟
- 把崇天普地,層胸蕩出,橫今豎古,信手拈來。 -- 出自宋·吳泳·沁園春·夸說洪都
- 檀點芳心,體薰清馥,粉容宜捻春風手。 -- 出自宋·曹勛·倚闌人
- 獨向芳洲相思處,采蘋花、杜若空盈手。 -- 出自宋·汪莘·乳燕飛/賀新郎
- 如古之圣賢,所謂曳杖山木之歌,啟手淵冰之語,其皆超然知所處矣。 -- 出自宋·岳珂·銀青清白頌語贊
- 秤錘盤巨石,藏重亦藏輕,待出持衡手,一匡天下平。 -- 出自宋·陽枋·秤錘峽
- 玉樣松鱸今正美,想子真、微笑還招手。 -- 出自宋·趙以夫·賀新郎·滿酌蓬萊酒
- 甚一枰棋壤,掉頭不顧,同舟風緊,袖手高歌。 -- 出自宋·張榘·沁園春·靜壽先生
- 把草庭生意,蠻煙盡洗,都付與、風霜手。 -- 出自宋·李曾伯·水龍吟·幾番南極星邊
- 只恐鯨鯢無計取,更須煩,綠野持竿手。 -- 出自宋·李曾伯·賀新郎·滿酌荊州酒
- 把凈清靈密,耀明囗顯,一齊速練,下手修持。 -- 出自元·王哲·泌園春
- 記芳徑月斜,憑肩私語,蘭舟風軟,攜手尋芳。 -- 出自元·張野·風流子·離思滿春江
- 算世間除卻,東山謝傅,問誰是,調元手。 -- 出自元·張野·水龍吟 為王少傅壽
- 倦游燕、風光滿目,好景良辰,誰共攜手。 -- 出自宋·王雱·倦尋芳慢/倦尋芳
- 教他爹亂了宮人制作著反,只這開手一著便不佳。 -- 出自清·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
- 我公豈其倫,稟賦已殊異,由來活國手,固自有次第。 -- 出自宋·陳棣·沈德和使君生辰四首
- 筑著梵王香案,然后退身歸本位,叉手而立。 -- 出自宋·釋慧遠·禪人寫師真請贊
- 一時知有不知有,毗目個人執善財手。 -- 出自宋·釋普濟·偈頌六十五首
- 開單展缽,拈匙放筯,一一不借他人手。 -- 出自宋·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如今白玉樓,聞道紫陽老子在其上,手摶日月安星辰,為玉皇作典謨。 -- 出自宋·魏麟一·天游峰
- 點檢東頭松菊,料理西頭水竹,一一手親裁。 -- 出自元·李孝光·水調歌頭 與于云峰
- 流光不住將奈何,坐令蛾黛秋霜多,手摩銅狄嗟蹉跎。 -- 出自明·金文徵·玉仙謠(同楊孟載和阮孝思作)
- 《前緩聲》連《后緩聲》,《大垂手》兼《小垂手》。 -- 出自明·張獻翼·再過劉會卿喪所卜胡姬為尸仍設雙俑為侍命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