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在第13個字的詩句
感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車聲轔轔馬蕭蕭,壯士懦夫俱感泣。 -- 出自宋·李清照·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
- 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古稱浮磬出泗濱,立辨致死聲感人。 -- 出自唐·白居易·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 無憂無病身榮貴,何故沉吟亦感時? -- 出自唐·白居易·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見贈
- 盛時儻來合慚愧,壯歲忽去還感傷。 -- 出自唐·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
- 楚人自古多悲傷,道傍行歌猶感激。 -- 出自宋·陸游·醉歌
- 秋色關河外,秋聲天地間,壯士感此時,朝鏡凋朱顏。 -- 出自宋·陸游·感秋
- 離別情所悲,馀榮何足顧;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 -- 出自魏晉·陶淵明·詠二疏
- 遣離人、對嘉景,觸目傷情,盡成感舊。 -- 出自宋·柳永·笛家弄
- 遣離人、對嘉景,觸目傷懷,盡成感舊。 -- 出自宋·柳永·笛家弄
- 道人傳業自天臺,千里翛然赴感來。 -- 出自宋·王安石·榮上人遽欲歸以詩留之
- 擬將沈醉為清歡,無奈醒來還感舊。 -- 出自宋·歐陽修·玉樓春
- 書名越艷誰興發,角動單于自感傷。 -- 出自宋·秦觀·次韻公辟州宅月夜偶成
-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 出自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情? -- 出自明·唐寅·題秋風紈扇圖
- 己酉歲,予與蕭時父載酒南郭,感遇成歌。 -- 出自宋·姜夔·琵琶仙·吳都賦云:「戶藏煙浦
- 歲月如流,零落將盡,撰文懷人,感往增愴。 -- 出自南北·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魏太子
- 疲甿憊矣可更病,我作此詩當感神。 -- 出自宋·范成大·民病春疫作詩憫之
- 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 出自宋·吳文英·宴清都·萬里關河眼
- 高樓如天酒如海,觸景令人生感慨。 -- 出自元·王冕·金陵行送余局官
- 江南江北不相知,展卷令人空感慨。 -- 出自元·王冕·宣和殿畫水仙鴝鵒圖
- 明知此浦定重過,其奈尊前百感何。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274
- 于今征戍誅求盡,翻對鶯花百感生。 -- 出自明·劉基·春興(四首)
- 異國風光,中年意味,寫上烏絲感慨多。 -- 出自清·陳維崧·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
- 與君跡熟情已親,欲將行邁聊感人。 -- 出自宋·梅堯臣·送潘供奉承勛
- 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乾家交感宮。 -- 出自宋·張伯端·七言四韻十六首
- 平生四海有知心,宿草秋風只感今。 -- 出自宋·陳著·次單君范袖來汪西皋所譔詠秋十章以示因和之
- 久而方覺更哽塞,擁被危坐百感并。 -- 出自宋·陳著·夜夢在舊京忽聞賣花聲有感至于慟哭覺而淚滿
- 愁寄一葉怨題,寫不盡、吟邊萬感。 -- 出自·沈祖棻·玲瓏四犯 寄懷素秋用清真體
- 蕭寥天清而滅云,目瓊瓊兮情感。 -- 出自唐·顧況·朝上清歌
- 女蘿力弱難逢地,桐樹心孤易感秋。 -- 出自唐·曹鄴·碧尋宴上有懷知己
- 老雖無悶向茅堂,忽忽還因物感傷。 -- 出自宋·魏野·偶作呈諤閏二上人
- 從來不信相思切,及至如今倍感傷。 -- 出自宋·杜安世·瑞鷓鴣
- 檣燕飛歸,岸花吹送,自是生懷感。 -- 出自宋·葛長庚·酹江月/念奴嬌
- 延英幾度獻忠言,白羽它時賦感恩。 -- 出自宋·鄧林·張曲江祠
- 初春風日自妍華,客意登臨只感嗟。 -- 出自明·高啟·首春感懷
- 別離何用愁天涯,塵世來由百感賒。 -- 出自宋·晁說之·寄韓君表
- 鈍庵居士全非鈍,先我驅車百感生。 -- 出自宋·晁說之·冬至前一日至谷熟遇趙子和大夫
- 千人一日酌不竭,神物所寓誰感塵。 -- 出自宋·晁說之·楊班湫神恩加廣應公以其誥祭之
- 君能選色沉醉倒,我自傷心深感嗟。 -- 出自宋·晁說之·癸未歲余與開封解安行同知定州外縣赴二帥上
- 冬來羇旅更迢迢,撫枕燈殘百感饒。 -- 出自宋·晁說之·十月七日夜夢中作兩長句覺而忘之別成長句視
- 忘憂對草閒供詠,濺淚看花重感時。 -- 出自宋·徐元杰·贈日者廬生
- 三塋相望一牛鳴,來掃新松百感生。 -- 出自宋·劉克莊·石塘感舊十絕
- 而今老病都休也,起聽秋聲百感生。 -- 出自宋·劉克莊·初秋感事三首
- 人生患不高年爾,到得年高萬感俱。 -- 出自宋·劉克莊·九日登辟支巖過丁元暉給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
- 紫垣名士推揚切,為話心孤倍感知。 -- 出自唐·鄭谷·右省補闕張茂樞同在諫垣鄰居光德迭和篇什…
- 中原別后無消息,聞說胡塵因感昔。 -- 出自宋·汪藻·桃源行
- 舊游何在已蕪沒,前好欲言空感傷。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同舍李支使夢與二首
- 由來天意每因人,況自至誠宜感神。 -- 出自宋·王之道·冬不雪春苦雨外臺為民心惻檄郡請禱於法輪應
- 新知乍別孤吟倦,舊國重來百感生。 -- 出自明·林鴻·海口道上有述懷鄭二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