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在第6個字的詩句
恒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嗟爾君子,無恒安處。 -- 出自先秦·詩經·小明
-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 出自先秦·詩經·小明
- 冬寒不嚴地恒泄,陽氣發亂無全功。 -- 出自唐·韓愈·杏花
- 我棄愁海濱,恒愿眠不覺。 -- 出自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
- 金床玉幾世恒有,眠者一過人知否? -- 出自清·袁枚·過柴桑亂峰中,躡梯而上觀陶公醉石
- 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禮玄元室。 -- 出自唐·韋應物·驪山行
- 不嘆攜手稀,恒思著鞭速。 -- 出自唐·高適·酬鴻臚裴主簿雨后睢陽北樓見贈之作(一作王
-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 出自唐·賈島·北岳廟
- 乾道運無窮,恒將人代工。 -- 出自唐·李隆基·春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殿學士探得風字
- 水淹徐孺宅恒乾,繩墜洪崖井無底。 -- 出自唐·顧況·同裴觀察東湖望山歌
- 離魂似征帆,恒往帝鄉飛。 -- 出自唐·張說·岳州別趙國公王十一琚入朝
- 慾界共知深,恒河豈蕩滌。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求取立身行,恒持但久長。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如來秘法諭恒沙,須是鉛開汞上花。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方寸無諸惡,恒將利益持。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返覆因興念,恒持入遠期。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清靜人安樂,恒持要久長。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只在花深處,恒來亦費尋。 -- 出自明·吳兆·過吳太常山居
- 恭承共理詔,恒懼墜諸地。 -- 出自唐·暢當·自平陽館赴郡
- 是我有錢日,恒為汝貸將。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眷茲古人器,恒以今四絲。 -- 出自元·楊維楨·焦尾辭
- 廛居厭紛擾,恒思宿陰岑。 -- 出自明·林鴻·同周秀才玄與東白明遠二上人期宿芝山不至
- 云連所上居恒屬,日更時中望不斜。 -- 出自唐·蘇颋·奉和圣制春臺望應制
- 舊史饒遷謫,恒情厭苦辛。 -- 出自唐·蘇颋·曉發興州入陳平路
- 朝驅東道塵恒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 出自唐·萬楚·驄馬
- 愿持山作壽,恒用劫為年。 -- 出自唐·武三思·奉和過梁王宅即目應制
- 侍臣咸醉止,恒慚恩遇崇。 -- 出自唐·薛曜·正夜侍宴應詔(英華作正月望夜上陽宮侍
- 長風一掃蕩,恒若冰鑒炯。 -- 出自明·王景·古詩(三首)
- 他年青與紫,恒塞桂枝堂。 -- 出自宋·王邁·挽平昌戴丞二首
- 登山有屐身恒健,掛壁無弦趣更真。 -- 出自宋·仇遠·書與士瞻上人十首
- 圣代承堯歷,恒將閏正時。 -- 出自唐·樂伸·閏月定四時
- 獨有離離葉,恒向稻畦分。 -- 出自唐·道恭·出賜玄奘衲、袈裟衣應制
- 劍頭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 出自唐·吳筠·胡無人行
- 憶當九夏初,恒御君王手。 -- 出自宋·李兼·秋扇行
- 茅屋雰無人,恒有云氣封。 -- 出自元·王蒙·天竺日章法師得旨還山畫泉石閑齋圖贈行并題
- 久欲頌梅花,恒恐累紙寫不該。 -- 出自宋·陳傅良·和張孟阜尋梅韻
- 能為萬象主,恒于四時行。 -- 出自·馬一浮·得嗇庵見和人日詩再答一首
- 咸取男下女,恒言婦事夫。 -- 出自宋·方回·大衍易吟四十首
- 假饒建塔如恒沙,未有不歸幻滅者。 -- 出自宋·林之奇·泗州畫贊
- 曾將大手挽恒河,引得龍來地起波。 -- 出自宋·楊簡·贈野牛
- 善無一得過恒有,力盡千般志尚弘。 -- 出自宋·詹初·感嘆
- 樵蘇清淡亦恒事,倚壁呻吟如可怍。 -- 出自明·程嘉燧·周敏仲同客過拂水莊阻風山廚蕭寂戲作
- 守官郎署間,恒若臨高墜。 -- 出自明·高叔嗣·被言后作
- 風塵雖異路,恒愿同悲歡。 -- 出自明·胡翰·擬古(九首)
- 菴羅列寶樹,恒河泛金沙。 -- 出自明·皇甫濂·持誦維摩詰品作妙伽它贊四首
- 長嘯豐林下,恒思起步兵。 -- 出自明·劉玨·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詩自題(十首
- 代郡高誰辟,恒山郁自盤。 -- 出自明·馬汝驥·北岳二十韻
- 醫閭作鎮連恒岳,太行蒼蒼盡幽朔。 -- 出自明·歐大任·燕京篇
- 西天西去指恒沙,東海東頭棗似瓜。 -- 出自明·屠隆·恭送曇陽大師六首
- 昔運遘屯厄,恒紀變參商。 -- 出自明·許宗魯·渡白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