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詩句
底在第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 底事區區,苦要為官去。 -- 出自宋·蘇軾·蝶戀花·云水縈回溪上路
- 底事秋來不得解,定中試與問諸天。 -- 出自宋·蘇軾·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
- 底本原收孔詩,今刪。 -- 出自宋·蘇軾·孔周翰嘗令仙源中秋以事留東武時陳君榮右王
- 底事杜陵老,時時矜省郎? -- 出自宋·陸游·秋興
- 底處人間無駭機? -- 出自宋·陸游·初春書懷
- 底事經年客帝鄉,風光淡沱日初長。 -- 出自宋·陸游·春日訪客于逆旅及郊寺感而有賦
- 底怪今朝親筆硯,村鄉來請辟蝗符。 -- 出自宋·陸游·仲秋書事
- 底事妨人睡,樓頭暮角哀。 -- 出自宋·陸游·寓蓬萊館
- 底事春風來,留愁愁不住。 -- 出自宋·王安石·自遣
- 底事登臨好時節,等閑收拾許多愁。 -- 出自宋·秦觀·秋興九首其九擬白樂天
底在第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 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 出自宋·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全詩鑒賞 -- 出自··
- 地底爍朱火,沙旁歊素煙。 -- 出自唐·李白·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 水底笙歌蛙兩部,山中奴婢橘千頭。 -- 出自宋·蘇軾·贈王子直秀才
-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 出自宋·蘇軾·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 出自宋·蘇軾·寄鄧道士(并引)
-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 出自宋·李清照·菩薩蠻·歸鴻聲斷殘云碧
- 些底事,誤人哪,不成真個不思家。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困不成眠奈夜何
- 水底明霞十頃光。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水底明霞十頃光
- 發底青青無限春。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發底青青無限春
底在第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 出自明·于謙·立春日感懷
- 人間底處有南北,紛紛鴻雁何曾冥。 -- 出自宋·蘇軾·次韻僧潛見贈
- 公心底處有高下,夢幻去來隨所遭。 -- 出自宋·蘇軾·趙閱道高齋
- 顏紅底事發先白,室邇何妨人自遙。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貢父所和韓康公憶持國二首
- 客來底事逢迎晚。 -- 出自宋·辛棄疾·玉樓春
- 看黃底、御袍元自貴。 -- 出自宋·辛棄疾·最高樓·西園買
- 看紅底、狀元新得意。 -- 出自宋·辛棄疾·最高樓·西園買
- 頤生底用從人問,此是山翁肘後方。 -- 出自宋·陸游·秋興
- 漁舟底用勤相覓,本避浮名不避人。 -- 出自宋·陸游·題庵壁
- 晨光底事不貸人? -- 出自宋·陸游·風月吟
底在第四個字的詩句更多>>
-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 出自近代·梁啟超·臺灣竹枝詞
-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
- 御羅屏底翻歌扇,憶西湖、臨水開窗。 -- 出自宋·吳文英·風入松·桂
-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 出自唐·李頎·古意
- 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竿頭乞活魚。 -- 出自唐·王建·寄舊山僧
-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出自··
- 蘭生谷底人不鋤,云在高山空卷舒。 -- 出自唐·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
- 妾似井底桃,開花向誰笑。 -- 出自唐·李白·自代內贈
-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 出自宋·蘇軾·有美堂暴雨
- 攢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 -- 出自宋·蘇軾·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
底在第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底在第六個字的詩句更多>>
-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兩湖煙水。 -- 出自宋·楊萬里·昭君怨·詠荷上雨
-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 出自唐·李白·采蓮曲
- 一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 出自唐·韋莊·與小女
- “萬丈赤幢潭底日,一條白練峽中天。”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 -- 出自唐·李白·采蓮曲
- 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 出自宋·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
- 曼倩風流緣底事,當時。 -- 出自宋·蘇軾·南鄉子·冰雪透香肌
- 儂欲送潮歌底曲,尊前還唱使君詩。 -- 出自宋·蘇軾·瑞鷓鴣
- 至用榴皮緣底事,中書君豈不中書。 -- 出自宋·蘇軾·回先生過湖州東林沈氏,飲醉,以石榴皮書其
- 細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 -- 出自宋·蘇軾·大風留金山兩日
底在第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 -- 出自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
-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 出自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
- “池冰曉合膠船底,樓雪晴銷露瓦溝。”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 出自唐·李白·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 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 出自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 洞門閉石扇,地底興云雷。 -- 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龍蟠。 -- 出自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 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 -- 出自宋·蘇軾·滿江紅 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 千頃桑麻在船底,空余石發掛魚衣。 -- 出自宋·蘇軾·慈湖夾阻風五首
- 心醉歸來茅屋底,方信人間有西子。 -- 出自宋·蘇軾·續麗人行
底在第八個字的詩句更多>>
-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 出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 翠微高處,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陽。 -- 出自·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 出自明·于謙·除夜太原寒甚
- 長歌自誷真堪笑,底處人間是所欣。 -- 出自宋·蘇軾·東樓
- 自嗟塵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頭。 -- 出自宋·蘇軾·游何山
-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 出自·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 清新俱有得,名譽底相傷。 -- 出自唐·李商隱·漫成三首
- 苦海無邊,愛河無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 出自宋·陸游·大圣樂·電轉雷驚
- 遶城山作翠濤傾,底事文書日有程? -- 出自宋·陸游·登北榭
- 東阡南陌無窮樂,底事隨人作許忙? -- 出自宋·陸游·東關
底在第九個字的詩句更多>>
-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 -- 出自宋·晏殊·玉樓春·春恨
-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 出自唐·白居易·空閨怨
-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 出自宋·晏殊·破陣子·春景
- 湘江千歲未為陵,水底魚龍應識字。 -- 出自唐·鮑溶·襄陽懷古
- 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 -- 出自清·馮云山·詠瀑布
-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 出自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 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 -- 出自宋·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 更滿眼、殘紅吹盡,葉底黃鸝自語。 -- 出自宋·韓元吉·薄幸·送安伯弟
-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 出自·晏殊·破陣子?春景
-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 出自唐·李白·日出入行
底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更多>>
- 黃河水,水闊無邊深無底,其來不知幾千里。 -- 出自·貢泰父·黃河行
- 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 -- 出自宋·蔣捷·聲聲慢·秋聲
- 竊祿忘歸我自羞,豐年底事汝憂愁。 -- 出自宋·蘇軾·山村五絕
- 說靜故知猶有動,無閑底處更求忙。 -- 出自宋·蘇軾·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
- 流涎露頂置不說,為問底處能逃禪。 -- 出自宋·蘇軾·謝蘇自之惠酒
- 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 -- 出自宋·蘇軾·人參
-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 出自宋·辛棄疾·生查子 獨游雨巖
- 甚今年、容貌八十歲,見底道、才十八。 -- 出自宋·辛棄疾·品令·更休說
- 惟有白鷗真我客,爾來底事向人疏? -- 出自宋·陸游·白鷗
- 但恨世間閑客少,江湖底處欠漁船? -- 出自宋·陸游·初冬雜詠
底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 玳瑁筵中懷里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 出自唐·李白·對酒
-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處覓窮通。 -- 出自宋·蘇軾·子由在筠作東軒記或戲之為東軒長老其婿曹煥
- 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 -- 出自宋·辛棄疾·聲聲慢·開元盛日
- 狐假龍神食豚盡,九重泉底龍知無? -- 出自唐·白居易·黑潭龍
-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 -- 出自唐·白居易·澗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圍
- 終是不如山下去,心頭眼底兩無塵。 -- 出自唐·白居易·晚從省歸
- 山壓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 出自唐·王維·送方尊師歸嵩山
- 寂寞掩空齋,好一個、無聊底我。 -- 出自宋·陸游·驀山溪·窮山孤壘
- 家是江南友是蘭,水邊月底怯新寒。 -- 出自宋·陸游·梅花
- 未向松根藏病骨,尚尋花底醉春風。 -- 出自宋·陸游·書嘆
底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 出自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 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 -- 出自五代·歐陽炯·南鄉子·路入南中
- 詩人情味真嘗遍,試問于君底事虧。 -- 出自宋·蘇軾·和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 書東流村壁
- 怎得身似莊周,夢中蝴蝶,花底人間世。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 和趙國興知錄韻
- 子孫勉守東皋業,小甑吳粳底樣香? -- 出自宋·陸游·遣興
- 悠然飽聽松風睡,勾漏丹砂底用求? -- 出自宋·陸游·遠游
- 誤因祿米棄蓴鱸,一落塵埃底事無。 -- 出自宋·陸游·吾家舊藏奇石甚富今無復存者獨道石一尚置幾
- 大覺住育王,拗折拄杖強到底;佛照住育王,挑得缽囊隨詔起。 -- 出自宋·陸游·送佛照光老赴徑山
- 一樽及此風光美,車下長坡底用推? -- 出自宋·陸游·初夏北窗
底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 出自宋·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 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 出自宋·蘇軾·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 出自宋·蘇軾·江西
- 潭水以繩縋石數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礫投之,翔揚徐下,食頃乃不見,其清澈如此。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溪山勝畫徒能說,來往如梭為底忙。 -- 出自宋·蘇軾·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二首
- 従教世路風波惡,賀監偏工水底眠。 -- 出自宋·蘇軾·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 滟翻白獸樽中酒,歸煮青泥坊底芹。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潁倅二首
- 灩翻白獸樽中酒,歸煮青泥坊底芹。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潁倅二首
-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出自唐·杜甫·飲中八仙歌
- 盤剝白鴉谷口栗,飯煮青泥坊底芹。 -- 出自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
底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更多>>
-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 -- 出自宋·吳文英·杏花天·詠湯
- 法師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沙泥底。 -- 出自宋·蘇軾·次韻潛師放魚
- 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 -- 出自宋·蘇軾·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六和寺中作
- 比看叔伯四十人,有才無命百寮底。 -- 出自唐·杜甫·狄明府(博濟。一作寄狄明府)
- 呦呦山頭鹿,毛角自媚好,渴飲澗底泉,饑嚙林間草。 -- 出自宋·陸游·山頭鹿
- 幸余一事差可喜,云山萬里芒鞋底。 -- 出自宋·陸游·游疏山
- 平生聞說西江水,百丈奫淪深見底,漁舟來去白鷗飛,上有綸巾隱君子。 -- 出自宋·陸游·寄題連江陳氏拂石軒
- 明星雖高未須喜,三足陽烏生海底。 -- 出自宋·陸游·月夜短歌
- 老工取河天上落,伏礫邅沙卷無底。 -- 出自宋·王安石·示平甫弟
- 爭先園客采新苞,剖蚌得珠從海底。 -- 出自宋·歐陽修·初食雞頭有感
底在第一十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
-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 出自清·曹雪芹·好了歌注
- 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個甚,煙霧底。 -- 出自宋·周邦彥·驀山溪·湖平春水
- 搜到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仞幽谷底,捉住兩鬼,眼睛光活如琉璃。 -- 出自明·劉基·二鬼
- 只有點波燕子,上雕梁、絮語墨花簾底,似話王家當年事。 -- 出自清·陳維崧·春日偶過亳村故居
- 學撫瑤琴,時時欲翦,更掬水魚鱗波底寒。 -- 出自宋·劉過·沁園春·銷薄春冰
- 檢點樽前誰見在,憶平生、共插茱萸底。 -- 出自宋·劉克莊·賀新郎·老去光陰駛
- 晚覺醉鄉差快活,那獨醒、公子真呆底。 -- 出自宋·劉克莊·賀新郎·過眼光陰駛
- 客又疑這仙翁,唐玄都觀里,詠桃花底。 -- 出自宋·劉克莊·念奴嬌·素馨茉莉
- 把從前豪舉,著些老氣,不應造物,到底無情。 -- 出自宋·陳人杰·沁園春·盡典春衣
底在第一十六個字的詩句更多>>
- 春酒香熟鱸魚美,誰同醉?纜卻扁舟篷底睡。 -- 出自五代·李珣·南鄉子·云帶雨
- 庸醫皆笑澗下水,陳生酌來便是上池底。 -- 出自宋·楊萬里·送藥者陳國器
-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水底盡傳螺五色,湖邊空掛網千絲. -- 出自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四十八
- 生精敏絕倫,每粗發其端,即能逆推而底于極,本末兼舉,細大弗遺。 -- 出自明·宋濂·送方生還寧海(并序)
- 一槎渡海將廿載,縱橫商戰何淋漓,眼底駢羅世界政俗之同異,腦中孕含廿紀思想之瑰奇。 -- 出自清·梁啟超·贈別鄭秋蕃兼謝惠畫
- 楖{左木右栗}杖頭懸日月,草鞋跟底帶山川。 -- 出自宋·釋普度·送云上人
- 穿窗透閣,便恁伊喚取,惜花人、在誰根底。 -- 出自元·喬吉·賣花聲 和黃子常韻 詞品卷六
- 當初意兒別,今日相拋撇,要相逄似水底撈明月。 -- 出自元·元無名氏·塞鴻秋
- 母壽親認取,葉葉枝枝,一氣分來結成底。 -- 出自宋·魏了翁·洞仙歌·人生一世
- 不知聚幾州鐵鑄此錯,百尺竿頭一步底處著。 -- 出自宋·程公許·憶昔行送李成這徵君
底在第一十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 君不見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 出自宋·蘇軾·雪齋(杭僧法言,作雪山于齋中。)
- 君不見吉州太守清何似,白鷺江心秋見底。 -- 出自宋·楊萬里·七字長句敬餞提刑寺丞胡元之持節桂林
- 還有數不盡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兒圈到底。 -- 出自宋·朱淑真·圈兒詞
- 陌上蒙蒙殘絮飛杜鵑花里杜鵑啼年年底事不歸去怨月愁煙長為誰梅雨細,曉風微倚樓人聽欲沾衣故園三度群花謝曼倩天涯猶未歸 -- 出自宋·晏幾道·鷓鷓天
- 近來都得傍人道,帖兒上面,言兒語子,那底都是虛脾。 -- 出自宋·向滈·攤破丑奴兒/采桑子
- {左石右靡}驚雪落巖前石,烹訝風生澗底松。 -- 出自宋·虞儔·謝周睎顏寄惠新芽
- 倩他輕薄楊花,與愁結伴,直吹到、那人根底。 -- 出自宋·向希尹·祝英臺近·曉簾櫳
- 少須酒力還低,茶香不斷,清與處、月明川底。 -- 出自宋·劉應李·祝英臺近·濯滄浪
- 七篇書后,強辨竟無人,他兩個,至誠心,到底無分曉。 -- 出自元·謝應芳·驀山溪 遣悶,至正丙申作
- 得馬祖百丈黃檗之旨,發自己胸中本有底光明。 -- 出自宋·釋如珙·臨濟大師贊
底在第一十八個字的詩句更多>>
- 水從岷來如濁涇,夜榜黔江聊濯纓,玻璃徹底鏡面清。 -- 出自宋·范成大·涪州江險不可泊,入黔江檥舟
- [3]舞低楊柳樓心月,[4]歌盡桃花扇底風。 -- 出自宋·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 對面千里為第一,獨飛天蛾為第二;第三海底取明珠,三陣堂堂皆御制。 -- 出自宋·王禹偁·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襖天使
- 碧玉冠輕裊燕釵,捧心無語步香階,緩移弓底繡羅鞋。 -- 出自唐·毛熙震·浣溪沙
- 千里萬里長安道,送君思君為君老,原為水底石菖蒲,不教零落同百草。 -- 出自宋·曹勛·楊花曲
- 對酒憐鵝滿意黃,江天風暖水紋香,詩情到底能多助,官事由來未苦忙。 -- 出自宋·廖行之·和羅舜舉
- 正桃塢晝濃,云溪風軟,從容延叩,太史丞公:底事越人,見垣一壁,比過秦關遽失瞳? -- 出自宋·程珌·沁園春 讀史記有感
- 不揀秦淮吳楚,明月一家樓,何代非聊非相,底事柴桑老子,偏恁不推劉。 -- 出自宋·王奕·水調歌頭·迢迢嶓冢水
- 霜水清如玉,窮霄壤,忘物我,恢障塞,無牖戶,底綢繆。 -- 出自元·許有壬·六州歌頭 次明初為壽韻
- 自有佛法以至于今,少曾見有個樣,不睹是底和尚。 -- 出自宋·釋道璨·臨濟贊
底在第一十九個字的詩句更多>>
底在第二十個字的詩句更多>>
- 遙看小朵不勝好,走近寒梢無處尋,未吐誰知膚底雪,半開猶護蕊頭金,老來嬾去渾無緒,奈此南枝索苦吟。 -- 出自宋·楊萬里·懷古堂前小梅漸開四首
- 彈簧吹葉,懶傍少年場,遺楚佩,覓秦簫,踏破青鞋底。 -- 出自宋·朱敦儒·驀山溪·瓊蔬玉蕊
- 迷樓故應不見,見原缺見字,茲據丁鈔本補瓊花、底事也香消興廢幾更王霸,是非總付漁樵。 -- 出自元·白樸·木蘭花慢 燈夕到維揚
- 人皆謂金粟如來示現毗耶,我只道病多諳藥性底耆年婆羅門者也。 -- 出自宋·釋惟一·維摩贊
- 一年十二月華圓,何事今宵到處看,春夏暖時無底白,雪霜凝處不勝寒。 -- 出自宋·陽枋·中秋黃池舟中獨酌五首
- 逐日家東征西討復了漢業,譬如那冷了火的鍋底兩番燒。 -- 出自清·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
- 不是諾佛說底法,不是祖師傳底心,不是衲僧參底句。 -- 出自宋·釋普濟·偈頌六十五首
- 假使銀蹄金角,氣射斗牛,居吾腹內,不得出頭,吞底乃刀山劍樹,業到解散枯髏。 -- 出自宋·釋印肅·偈頌三十首
底在第二十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底在第二十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底在第二十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君不見東陽沈隱侯,君不見宣城謝玄暉,兩處雙溪清徹底,二子詩句清於溪。 -- 出自宋·楊萬里·謝曹宗臣惠雙溪集
- 綠野逢花將盡日,清樽迨我正閑時,檐間雙燕欲生子,葉底新梅初滿枝,笑殺華陽窮縣令,床頭酒盡只嚬眉。 -- 出自宋·蘇轍·次韻江法曹山間小酌
- 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 -- 出自宋·劉辰翁·鶯啼序
- 蒼蒼萬古,羲農周孔,文章事業星辰上,至而今、枯見銀河底。 -- 出自宋·劉辰翁·鶯啼序
- 西園杖屨,望眼無窮恨有余,飄殘香絮,歌殘白纻,海棠花底鷓鴣,楊柳梢頭杜宇,都喚取春歸去。 -- 出自元·元無名氏·快活三過朝天子四換頭
- 瘴海三年雨不冰,喜看萬木變瓊英,眼中何處分銀界,腳底從茲上玉京。 -- 出自宋·李彌遜·翻陽四望亭觀雪
底在第二十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底”同音字
- 坻
- 岻
- 彽
- 踶
- 鯳
- 棣
- 遞
- 遞
- 釱
- 地
- 墬
- 底
- 的
- 仾
- 低
- 俤
- 偙
- 僀
- 厎
- 呧
- 唙
- 啇
- 啲
- 嘀
- 嚁
- 坔
- 坘
- 埅
- 埊
- 埞
- 堤
- 墑
- 奃
- 娣
- 媂
- 嫡
- 嶳
- 帝
- 廸
- 弟
- 弤
- 怟
- 慸
- 抵
- 拞
- 掋
- 摕
- 敵
- 敵
- 旳
- 杕
- 枤
- 柢
- 梊
- 梑
- 楴
- 樀
- 氐
- 滌
- 滌
- 滴
- 焍
- 牴
- 狄
- 玓
- 珶
- 甋
- 眱
- 睇
- 砥
- 碲
- 磾
- 祶
- 禘
- 秪
- 笛
- 第
- 糴
- 糴
- 締
- 締
- 羝
- 翟
- 聜
- 腣
- 苐
- 苖
- 荻
- 菂
- 菧
- 蒂
- 蔋
- 蔐
- 蔕
- 藡
- 蝃
- 蝭
- 螮
- 袛
- 覿
- 覿
- 觝
- 詆
- 諦
- 詆
- 諦
- 豴
- 趆
- 蹢
- 軧
- 迪
- 逓
- 遰
- 邸
- 鉪
- 鏑
- 鏑
- 阺
- 隄
- 靮
- 鞮
- 頔
- 馰
- 骶
- 髢
- 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𠂖
- 𡰖
- 𤈥
- 𥿄
- 𦵦
- 𨑩
- 𪄱
- 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