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在第9個字的詩句
川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獨倚闌干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 -- 出自宋·謝逸·蝶戀花·豆蔻梢頭春色淺
- 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 出自宋·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
-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 出自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 朝云亂人目,帝女湘川宿。 -- 出自南北·吳均·登二妃廟
- “十口漂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十口漂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唐··
- 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 出自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 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 -- 出自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 目送去海云,心閑游川魚。 -- 出自唐·李白·游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 岧峣四荒外,曠望群川會。 -- 出自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 出自唐·李白·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 樓臺照海色,衣馬搖川光。 -- 出自唐·李白·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 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 -- 出自唐·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
- 天河從中來,白云漲川谷。 -- 出自唐·李白·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 聞君罷官意,我抱漢川湄。 -- 出自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 砯沖萬壑會,震沓百川滿。 -- 出自唐·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 十里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 出自宋·蘇軾·送孔郎中赴陜郊
- 天臺乳花世不見,玉川風腋今安有。 -- 出自宋·蘇軾·南屏謙師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應之于手非可
- 縮頭先夏鱉,(見《玉川子》。 -- 出自宋·蘇軾·元日次韻張先子野見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 治狀兩邦俱第一,潁川歸去肯重臨。 -- 出自宋·蘇軾·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二首
- 超然臺上雪,城郭山川兩奇絕。 -- 出自宋·蘇軾·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孔周翰
- 謂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語。 -- 出自宋·蘇軾·端午游真如遲適遠従子由在酒局
- 須信楊家佳麗種,洛川自有浴妃池。 -- 出自宋·蘇軾·成伯席上贈所出妓川人楊姐
- 桐鄉遺老至今泣,潁川大姓誰能箠。 -- 出自宋·蘇軾·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 雖過靖節年,未失斜川游。 -- 出自宋·蘇軾·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與兒子過出游作
- 蒲澗安期境,羅浮稚川界。 -- 出自宋·蘇軾·和陶桃花源
- 白馬為塞鳳為關,山川無人空自閑。 -- 出自宋·蘇軾·上堵吟
- 治狀兩邦俱第一,穎川歸去肯重臨。 -- 出自宋·蘇軾·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
- 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 -- 出自宋·蘇軾·題毛女真
- 霧鬢風環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 -- 出自宋·蘇軾·題毛女真
-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 -- 出自·毛澤東·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 出自唐·杜甫·成都府
-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瀆。 -- 出自唐·杜甫·南池(在閬中縣東南,即彭道將魚池)
- 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 -- 出自唐·杜甫·樂游園歌
- 看北移山,盤谷序,輞川圖。 -- 出自宋·辛棄疾·行香子·白露園蔬
- 勸嘗光祿酒,許看洛川神。 -- 出自唐·白居易·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
- 似從銀漢下,落傍玉川西。 -- 出自唐·白居易·和李相公留守題漕上新橋六韻 同用黎字。
-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 出自唐·白居易·夢微之 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 水竹夾小徑,縈回繞川崗。 -- 出自唐·白居易·朝回游城南
- 良冶動時為哲匠,巨川濟了作虛舟。 -- 出自唐·白居易·和楊尚書罷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楊侍
-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閑。 -- 出自唐·王維·登河北城樓作
- 陰晝小苑城,微明渭川樹。 -- 出自唐·王維·丁寓田家有贈
- 眼看東候別,心事北川同。 -- 出自唐·王維·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
- 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 出自唐·王維·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
- 采地包山河,樹井竟川原。 -- 出自唐·王維·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
- 微官易得罪,謫去濟川陰。 -- 出自唐·王維·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一作被出濟州)
- 中禁詞臣尋引領,左川歸客自回腸。 -- 出自唐·李商隱·留贈畏之
- 回首舊曾游處,但山川城郭。 -- 出自宋·陸游·好事近·華表又千年
- 今古廢興何限,嘆山川如昨。 -- 出自宋·陸游·好事近·覓個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