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第3個字的詩句
安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出自漢·司馬遷·陳涉世家
-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 出自魏晉·曹植·雜詩七首·其一
-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丑虜安足紀,可貽幗與巾。 -- 出自唐·李白·贈張相鎬其一 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 惟有安期舄。 -- 出自唐·李白·贈張相鎬其二
- 大道安棄物,時來或招尋。 -- 出自唐·李白·送楊少府赴選
- 自道安期名。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七
- 虛名安用哉。 -- 出自唐·李白·月下獨酌其四
- 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 -- 出自唐·李白·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 蕭曹安山兒屼,耿賈摧欃槍。 -- 出自唐·李白·獻從叔當涂宰陽冰
- 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 出自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 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出自唐·李白·贈韋秘書子春
- 襄王安在哉。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五十八
- 雄豪安足論。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四十三
- 此心安處是菟裘。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坐中安得弄琴牙。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海上乘槎侶
- 望長安路,依稀柳色,翠點春妍。 -- 出自宋·蘇軾·戚氏·玉龜山
- 欲往安能遂,將還為少留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滅決囚禁。自
- 問歲安所之,遠在天一涯。 -- 出自宋·蘇軾·別歲
- 蠻荒安可駐,幽邃信難妉。 -- 出自宋·蘇軾·入峽
- 閬風安在哉,要君相指似。 -- 出自宋·蘇軾·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二首
- 化國安新政,孤臣返舊耕。 -- 出自宋·蘇軾·郊祀慶成詩
- 我當安所主,君亦無此客。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
- 人生安為樂,吾策殊未良。 -- 出自宋·蘇軾·湖上夜歸
- 汝家安得客孟公,従來只識陳驚座。 -- 出自宋·蘇軾·陳季常自岐亭見訪郡中及舊州諸豪爭欲邀致之
- 蜀人安使君,所至野不聳。 -- 出自宋·蘇軾·次前韻再送周正孺
- 一堂安寂滅,卒歲扃蒼苔。 -- 出自宋·蘇軾·追和沈遼贈南華詩
- 長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終無事。 -- 出自宋·蘇軾·王鞏清虛堂
- 君若安七弦,應彈卓氏引。 -- 出自宋·蘇軾·琴枕
- 今朝安西守,來聽陽關曲。 -- 出自宋·蘇軾·王晉卿示詩,欲奪海石,錢穆父、王仲至、蔣
- 大邦安靜治,小院得閑游。 -- 出自宋·蘇軾·虔守霍大夫監郡許朝奉見和此詩復次前韻
- 流光安足恃,百歲同過鳥。 -- 出自宋·蘇軾·和寄天選長官?此詩為釋道潛作?
- 胡不安其分,但聽物所誘。 -- 出自宋·蘇軾·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歿追和其韻
- 方傾安仁醽,莫遣公遠嗅。 -- 出自宋·蘇軾·洞庭春色
- 口舌安足恃,韓非死說難。 -- 出自宋·蘇軾·寄題清溪寺?在峽州,鬼谷子之故居?
-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 出自宋·蘇軾·屈原塔?在忠州,原不當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 我老安能為,萬劫付一喘。 -- 出自宋·蘇軾·乞數珠一首贈南禪湜老
- 問之安能詳,畫地費簪箠。 -- 出自宋·蘇軾·萬山
- 蒲澗安期境,羅浮稚川界。 -- 出自宋·蘇軾·和陶桃花源
- 倦游安稅駕,瘦田失歸耘。 -- 出自宋·蘇軾·新渡寺送任仲微
- 國老安榮心自閑,紫袍金帶舊簪冠。 -- 出自宋·蘇軾·次韻借觀睢陽老五圖
- 隱約安幽奧,蕭騷雪藪西。 -- 出自宋·蘇軾·戲作切語竹詩
- 送與安州潑醅酒,從今三日是三年。 -- 出自宋·蘇軾·送酒與崔誠老
- 張公安道與澄游,具得其事。 -- 出自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六首(并敘)
- 方傾安仁醽,(潘岳《笙賦》云:披黃苞以授柑,傾綠瓷以酌醽)。 -- 出自宋·蘇軾·洞庭春色(并引)
-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 出自先秦·詩經·何人斯
- 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 -- 出自宋·李清照·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
- 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 -- 出自唐·杜甫·行次昭陵
- 西京安穩未,不見一人來。 -- 出自唐·杜甫·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