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7個字的詩句
口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 出自唐·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 回車避朝歌,掩口去盜泉。 -- 出自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 出自唐·李白·桃源
- 一顆櫻桃樊素口。 -- 出自宋·蘇軾·蝶戀花·一顆櫻桃樊素口
- 五年江湖上,閉口洗殘債。 -- 出自宋·蘇軾·孫莘老寄墨四首
- 但見蒼石螭,開口吐清甘。 -- 出自宋·蘇軾·東湖
-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鱸。 -- 出自宋·蘇軾·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 我哀籃中蛤,閉口護殘汁。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
- 又哀網中魚,開口吐微濕。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
-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凈同看古佛衣。 -- 出自宋·蘇軾·昔在九江,與蘇伯固唱和。其略曰我夢扁舟浮
- 橫槎晚渡碧澗口,騎馬夜入南山谷。 -- 出自宋·蘇軾·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龍寺
- 竹西已揮手,灣口猶屢送。 -- 出自宋·蘇軾·廣陵會三同舍各以其字為韻仍邀同賦劉貢父
- 身閑曷不長閉口,天寒正好深藏手。 -- 出自宋·蘇軾·答孔周翰求書與詩
- 哀哉若魚竟坐口,遠愧知幾穆生醴。 -- 出自宋·蘇軾·次韻潛師放魚
- 如今惟有談天口,云夢胸中吞八九。 -- 出自宋·蘇軾·贈李AA42彥威秀才
- 請看平日銜杯口,會有金椎為控頤。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廷老和張十七九日見寄
- 人間一日傳萬口,喜見云章第一篇。 -- 出自宋·蘇軾·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
- 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 出自宋·蘇軾·縱筆三首
- 胸中自有談天口,坐卻秦軍發墨守。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晁無咎學士相迎
- 春來六十日,笑口幾回開。 -- 出自宋·蘇軾·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
- 笑人還自笑,出口談治亂。 -- 出自宋·蘇軾·和頓教授見寄用除夜韻
- 千搖萬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鳧鹥。 -- 出自宋·蘇軾·與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 酸釅不堪調眾口,使君風味好攢眉。 -- 出自宋·蘇軾·謝關景仁送紅梅栽二首
- 下采民言,上陳口號。 -- 出自宋·蘇軾·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
- 謂是月中蟆,開口吐月液。 -- 出自宋·蘇軾·蝦蟆培
- 不度荒蕪,敢進口號。 -- 出自宋·蘇軾·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
- 君不見武昌樊口幽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 -- 出自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王晉卿畫)
- 剩買山田添鶴口,廟堂新拜富民侯。 -- 出自宋·蘇軾·王子直去歲送子由北歸往反百舍今又相逢贛上
- 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 -- 出自宋·蘇軾·和陶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
-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 -- 出自先秦·詩經·巧言
-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 出自·毛澤東·七絕·詠蛙
-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 出自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 力強不可制,黃口無半存。 -- 出自唐·杜甫·義鶻行
-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 出自唐·杜甫·壯游
- 畏途隨長江,渡口下絕岸。 -- 出自唐·杜甫·白沙渡
- 朝廷非不知,閉口休嘆息。 -- 出自唐·杜甫·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
- 蠶崖鐵馬瘦,灌口米船稀。 -- 出自唐·杜甫·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 今年灌口損戶口,此事或恐為神羞。 -- 出自唐·杜甫·石犀行
- 淮陰清夜驛,京口渡江航。 -- 出自唐·杜甫·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嘗客游此縣圖樣
- 清歡那復笑開口,閒事長令悶破頭。 -- 出自宋·辛棄疾·鶴鳴亭絕句四首
- ]峴陽亭寂寞,夏口路崎嶇。 -- 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兩心苦相憶,兩口遙相語。 -- 出自唐·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 出自唐·白居易·牡丹芳
-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 出自唐·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 使君居上頭,掩口語眾賓。 -- 出自唐·白居易·郡中春宴,因贈諸客
- 鯨鯢得其便,張口欲吞舟。 -- 出自唐·白居易·題海圖屏風 元和己丑年作。
- 含酸一慟哭,異口同哀聲。 -- 出自唐·白居易·挽歌詞
- 野心惟怕鬧,家口莫愁饑。 -- 出自唐·白居易·詔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詠所懷
- 籬根舟子語,巷口釣人歌。 -- 出自唐·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漲塊然獨望因題北亭
- 身兼妻子都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 -- 出自唐·白居易·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