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口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道逢陽虎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 -- 出自宋·蘇軾·戲子由
- 東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 -- 出自宋·蘇軾·起伏龍行
- 畫師不復寫名姓,皆云道子口所傳。 -- 出自宋·蘇軾·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
- 細書千紙雜真行,新音百變口如鶯。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劉涇
-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 出自唐·杜甫·飲中八仙歌
- 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 -- 出自唐·白居易·重題
- 豈知飛上未半空,已作烏鳶口中食。 -- 出自唐·白居易·禽蟲十二章
- 四紀妖氛暗幽朔;諸人但欲口擊賊,茫茫九原誰可作! -- 出自宋·陸游·前有樽酒行
- 故交零落形吊影,陳跡凄涼口語心。 -- 出自宋·陸游·雜興六首
- 少時談舌挾風雷,病後逢人口嬾開。 -- 出自宋·陸游·病中絕句
- 舊交略盡形吊影,薄宦宜休口語心。 -- 出自宋·陸游·老病無復宦情或者疑焉作此示之
- 非但白刃殺盡兒孫,更能一口吞卻佛祖。 -- 出自宋·陸游·大洪禪師贊
- 有眼看青天,對客實少味;有口啖松柏,火食太多事。 -- 出自宋·陸游·避世行
- 烏辭反哺顛毛黑,鳥引思歸口血丹。 -- 出自宋·王安石·寄張劍州并示女弟
- 空令執筆螭頭者,日記君臣口舌爭。 -- 出自宋·王安石·讀開成事
- 豈無策議獻人主,扼持舌在口已膠。 -- 出自宋·歐陽修·送子野
- 感公意厚不知報,墨筆淋漓口徒囁。 -- 出自宋·歐陽修·謝觀文理尚書惠西京牡丹
- 東城橋梓未足論,柏直何為口方乳。 -- 出自宋·秦觀·和蔡天啟贈文潛之什
- 饞叉飽活臠,--孟郊惡嚼口尃腥鯖。 -- 出自唐·韓愈·城南聯句
- 誰遣詩家酷愛山,愛山說得口瀾翻。 -- 出自宋·楊萬里·安樂廟頭
- 碧落峰前上一灘,篙師叫得口都乾。 -- 出自宋·楊萬里·碧落洞前灘水三首
- 豈惟牛馬困蚊虻,壟上行人口生土。 -- 出自宋·范成大·七月五日夜雨快晴
- 玉枝橫斜照清空,纖手捻香口口公。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唐子光席上賞梅
- 幸自也,總由他,何須負這心口。 -- 出自宋·周邦彥·大有·仙骨清羸
- 春秋人物類能言,宗國常因口舌存。 -- 出自宋·文天祥·紀事
- 手持道經注已畢,心知內篇口不言。 -- 出自唐·高適·贈別晉三處士
- 因分鶴料家資減,為置僧餐口數添。 -- 出自唐·皮日休·奉和魯望病中秋懷次韻
- 乍吃黃連心自苦,花椒麻住口難開。 -- 出自明·于謙·擬吳儂曲(三首)
- 東方書生多愚魯,閉門誦書口生土。 -- 出自宋·蘇轍·東方書生行
- 亦如老人遭暴橫,頤下髭禿口齒齬。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一石鼓
-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 出自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 寒入疏蓬夜雪深,是非難辯口如喑。 -- 出自宋·戴復古·懷雪蓬姚希聲使君
- 北道交游竇了然,手持丹訣口談禪。 -- 出自宋·賀鑄·贈僧孚
- 尋常夢里,膏車盤谷,*舟枋口。 -- 出自元·元好問·水龍吟·素丸何處飛來
- 黑山山下鬼窟里,背曲頭垂口流水。 -- 出自宋·白玉蟾·萬法歸一歌
- 其精不是交感精,廼是玉皇口中涎。 -- 出自宋·白玉蟾·心竟恁地歌
- 開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傳。 -- 出自宋·白玉蟾·心竟恁地歌
- 美化事多難諷誦,未如耕釣口分明。 -- 出自唐·杜荀鶴·獻長沙王侍郎
- 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爭唱口應乾。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
- 正復立談封萬戶,時清何害口瀾翻。 -- 出自宋·晁補之·閻醇老作默齋
- 東城禽羽未足言,柏直何為口方乳。 -- 出自宋·晁補之·用文潛館中韻贈蔡學正天啟
- 我與夫子良同科,四體雖勤口餔眾。 -- 出自宋·晁補之·閻子常攜琴入村
- 倉皇去越著南冠,頭已如蓬口生醭。 -- 出自宋·朱翌·謝人寄硯
- 虀鹽度歲每無余,垂橐東歸口未糊。 -- 出自宋·陳師道·簡李伯益
- 向來此地幾送迎,草間翁仲口不瘖。 -- 出自宋·陳師道·送杜侍御純陜西轉運
- 平生師友豫章公,矻矻談君口不空。 -- 出自宋·陳師道·送劉主簿
- 無情有態眉如畫,是曲非腔口尚黃。 -- 出自宋·陳著·次韻弟觀晚春風雨
- 閑非閑是,不掛一絲頭,牢閉口,緊降心,人我先除掃。 -- 出自元·姬翼·驀山溪·從來習性
- 文章誤盡心空嘔,餔餟勤來口不緘。 -- 出自當代·錢鐘書·答叔子
- 人在兜零煙外走,歲從鶗鴂口中殘。 -- 出自宋·宋祁·中山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