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在第3個字的詩句
半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 出自唐·趙嘏·長安晚秋
-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jié) -- 出自唐·韋莊·應(yīng)天長
-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 -- 出自宋·黃庭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 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 出自宋·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 出自宋·李清照·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dāng)年。 -- 出自五代·李煜·虞美人·風(fēng)回小院庭蕪綠
- 越梅半拆輕寒里,冰清淡薄籠藍(lán)水。 -- 出自五代·和凝·菩薩蠻·越梅半拆輕寒里
-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 出自唐·杜甫·嚴(yán)鄭公宅同詠竹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翻譯賞析 -- 出自··
-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柴門半掩潮光里,野徑斜分草色中。”的意思鑒賞 -- 出自··
- “晴飛半嶺鶴,風(fēng)亂平沙樹。”全詩鑒賞 -- 出自··
- “閑花半落猶迷蝶,白鳥雙飛不避人。”全詩鑒賞 -- 出自··
-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jié) -- 出自··
-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 出自··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 出自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 -- 出自唐·李白·猛虎行 ( 此詩蕭士□云是偽作 ) 【上彬下
- 余輝半城樓。 -- 出自唐·李白·古風(fēng)其十八
- 衣冠半是征戰(zhàn)士,窮儒浪作林泉民。 -- 出自唐·李白·少年行其三 ( 此詩嚴(yán)粲云是偽作 )
-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 出自唐·李白·登高丘而望遠(yuǎn)
-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 出自唐·李白·登高丘而望遠(yuǎn)
- 嬌歌半欲羞。 -- 出自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其六
- 雨腳半收檐斷線,雪林初下瓦疏珠。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紅玉半開菩薩面,丹砂濃點柳枝唇。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蠟燭半籠金翡翠,更闌。 -- 出自宋·蘇軾·南鄉(xiāng)子·何處倚闌干
- 石榴半吐紅巾蹙。 -- 出自宋·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 出自宋·蘇軾·守歲
-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無紙風(fēng)飔飔。 -- 出自宋·蘇軾·渚宮
-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無紙風(fēng)颸颸。 -- 出自宋·蘇軾·渚宮
- 龍須半翦,鳳膺微漲,玉肌勻繞。 -- 出自宋·蘇軾·水龍吟 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 西窗半明月,散亂梧楸影。 -- 出自宋·蘇軾·和陶雜詩十一首
- 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 出自宋·蘇軾·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
- 池臺半禾黍,桃李余榛菅。 -- 出自宋·蘇軾·南都妙峰亭
- 模糊半已似瘢胝,詰曲猶能辨跟肘。 -- 出自宋·蘇軾·石鼓
- 玉腕半揎云碧袖,樓前知有斷腸人。 -- 出自宋·蘇軾·四時詞
- 使君半夜分酥酒,驚起妻孥一笑嘩。 -- 出自宋·蘇軾·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二首
- 青衫半作霜葉枯,遇民如兒吏如奴。 -- 出自宋·蘇軾·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
- 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 -- 出自宋·蘇軾·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fēng)亭下梅花盛開
- 浮橋半沒水,揭此碧鱗鱗。 -- 出自宋·蘇軾·徐元用使君與其子端常邀仆與小兒過同游東山
- 只從半夜安心後,失卻當(dāng)前覺痛人。 -- 出自宋·蘇軾·錢道人有詩云`直須認(rèn)取主人翁,作兩絕戲之
- 應(yīng)傾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 -- 出自宋·蘇軾·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詩五首暴雨初晴
- 行窮半世間,又欲浮杯渡。 -- 出自宋·蘇軾·和郭功父韻送芝道人游隱靜
- 只従半夜安心后,失卻當(dāng)前覺痛人。 -- 出自宋·蘇軾·錢道人有詩云直須認(rèn)取主人翁作兩絕戲之
- 風(fēng)流半刺史,清絕校書郎。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送趙?幾歸覲錢塘遂赴永嘉
- 松竹半傾瀉,未數(shù)葵與萱。 -- 出自宋·蘇軾·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
- 潮聲半夜千巖響,詩句明朝萬口傳。 -- 出自宋·蘇軾·孔長源挽詞二首
- 濕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門無處換。 -- 出自宋·蘇軾·石炭
- 微月半隱山,圓荷爭瀉露。 -- 出自宋·蘇軾·宿臨安凈土寺
- 霜枝半折孤根出,尚有狂風(fēng)急雨催。 -- 出自宋·蘇軾·觀子美病中作,嗟嘆不足,因次韻
- 野廬半與牛羊共,曉鼓卻隨鴉鵲興。 -- 出自宋·蘇軾·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