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在第3個字的詩句
刺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 出自宋·蘇軾·踏莎行·這個禿奴
- 黃帽刺船忘歲月,白衣擔酒慰鰥孤。 -- 出自宋·蘇軾·和邵同年戲贈賈收秀才三首
- 一見刺史天,稍忘獄吏尊,會稽入吾手,鏡湖小于盆。 -- 出自宋·蘇軾·送黃師是赴兩浙憲
- 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 -- 出自宋·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
- 還持刺史節,卻駕朱輪軒。 -- 出自宋·蘇軾·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
- 八州刺史思一戰,三城守邊卻可圖。 -- 出自唐·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
- 苦苣刺如針,馬齒葉亦繁。 -- 出自唐·杜甫·園官送菜
- 騰身刺猛虎,至今血濺裘。 -- 出自宋·陸游·步出萬里橋門至江上
- 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至今傳軍中,尚媿壯士顏。 -- 出自宋·陸游·懷昔
- 蓼岸刺船驚雁起,煙陂吹笛喚牛歸。 -- 出自宋·陸游·舟過樊江憩民家具食
- 新秧刺水農家樂,修竹環溪客眼明。 -- 出自宋·陸游·峽州東山
- 公非刺史材,當坐巖廊地。 -- 出自唐·杜牧·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
- 詩入刺曹公,賢者荷戈祋。 -- 出自宋·王安石·寄曾子固
- 迨茲刺江郡,來此滌塵襟。 -- 出自唐·張九齡·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巖下
- 蘄州刺史張公子,白馬新到銅駝里。 -- 出自唐·劉禹錫·泰娘歌
- 蘇州刺史例能詩,西掖今來替左司。 -- 出自唐·劉禹錫·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游宴之盛,因以戲酬
- 蓮莖刺惹香腮損。 -- 出自宋·歐陽修·漁家傲·昨日采花花欲盡
- 今之刺史古諸侯,孰敢不分天子憂。 -- 出自宋·范仲淹·依韻答賈黯監丞賀雪
- 怕綠刺、罥衣傷手。 -- 出自宋·晏殊·雨中花/夜行船
- 彼皆刺口論世事,有力未免遭驅使。 -- 出自唐·韓愈·寄盧仝
- 何慚刺客傳,不著報讎名。 -- 出自唐·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 忠州刺史應閑臥,江水猿聲睡得無。 -- 出自唐·元稹·與李十一夜飲
- 崔崒刺云天。 -- 出自南北·謝靈運·泰山吟
- 嶺頭刺竹蒙籠密,火拆紅蕉焰燒日。 -- 出自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
- 割雞刺虎皆若空,愿應君心逐君指。 -- 出自唐·盧綸·難綰刀子歌
- 回針刺到雙飛處,憶著征夫淚數行。 -- 出自唐·杜秋娘·金縷衣
- 津人刺船起應客,遙知故人一水隔。 -- 出自宋·黃庭堅·贈張仲謀
- 綠藻刺眼紅蕖香,湖月夜飛衣袂涼。 -- 出自宋·黃庭堅·答閻求仁
- 俗物刺人眼,春風發我詩。 -- 出自宋·戴復古·雁山羅漢寺省王總干之墓待和甫主簿之來
- 引耒刺中田,粒食烝民賴。 -- 出自宋·司馬光·謝胡文學惠水牛圖二卷
- 高牂刺云日,橫籌傲山崖。 -- 出自明·湯顯祖·南旺分泉
- 紅塵刺人眼,名利交相煎。 -- 出自宋·白玉蟾·長歌行
- 稻針刺水連青畝,麥浪翻云漲碧空。 -- 出自宋·白玉蟾·夏五即事二首
- 秧針刺水盈南畝,老桑脫樹蠶方繭。 -- 出自宋·白玉蟾·題諸葛繡香園
- 稻針刺水鷗抱卵,雙燕商量春欲歸。 -- 出自宋·白玉蟾·周唐輔仙居莊作
- 初驚刺生頰,漸若戟在喉。 -- 出自明·劉基·初食檳榔
- 徇吾刺促心,婉爾康莊姿。 -- 出自唐·權德輿·送別沅汎
- 大婦刺繡文,中婦縫羅裙。 -- 出自唐·權德輿·三婦詩
- 正視刺我目,攢集如劍鋒。 -- 出自宋·梅堯臣·登泰山日觀峰
- 蛟龍刺兩股,未變此遺民。 -- 出自宋·梅堯臣·寄題蘇子美滄浪亭
- 下人刺史宅,卻臨統軍池。 -- 出自宋·王禹偁·北樓感事
- 偶留刺字情非淺,忽枉詩章思更深。 -- 出自宋·王禹偁·朗上人見訪復謁不還留刺而還有詩見謝依韻和
- 尋戈刺羣虜。 -- 出自魏晉·王粲·從軍詩
- 東山刺薊深一尺,負郭家近饒盤餐。 -- 出自宋·晁補之·收麥呈王松齡秀才
- 萬木刺天元自直,叢篁侵道更須東。 -- 出自宋·陳師道·東山謁外大父墓
- (筑城,刺臨戎也。 -- 出自唐·顧況·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筑城二章
- 辛苦刺樓蘭。 -- 出自南北·薛道衡·出塞 一
- 且舂刺乎惡毒,又引射夫妖怪。 -- 出自唐·元結·演興四首·閔嶺中
- 左綿刺史心先死,淚滿朱弦催白頭。 -- 出自唐·薛逢·醉中聞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