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第9個字的詩句
兵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胡虜三嘆息,兼知五兵權。 -- 出自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 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 -- 出自唐·李白·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 白猿慚劍術,黃石借兵符。 -- 出自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
- 上殿云霄生羽翼,論兵齒頰帶風霜。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衡門老苔蘚,行柏千兵屯。 -- 出自宋·蘇軾·用定國韻贈其侄震
- 頗念懷祖黠,瞋兒與兵姻。 -- 出自宋·蘇軾·和猶子遲贈孫志舉
- 驍將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領五千都。 -- 出自宋·蘇軾·贈青濰將謝承制
-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 -- 出自·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 老弱哭道路,愿聞甲兵休。 -- 出自唐·杜甫·遣興三首
- 思見農器陳,何當甲兵休。 -- 出自唐·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
- 太常樓船聲嗷嘈,問兵刮寇趨下牢。 -- 出自唐·杜甫·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 -- 出自唐·杜甫·憶昔二首
- 秦王撥亂姿,一劍總兵符。 -- 出自唐·杜甫·別張十三建封
- 深衷見士則,雅論在兵機。 -- 出自唐·杜甫·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
- 才名舊楚將,妙略擁兵機。 -- 出自唐·杜甫·警急(時高公適領西川節度)
- 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 -- 出自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
-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 出自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劍
- 南國方譴謫,中原正兵戈。 -- 出自唐·白居易·春晚寄微之
- 握持尊皇節,統衛吏兵軍。 -- 出自唐·白居易·和送劉道士游天臺
- 是年淮寇起,處處興兵革。 -- 出自唐·白居易·春游二林寺
- 不然萬里將天威,提兵直解邊城圍,苜蓿滿川胡馬肥,掩取不遣一騎歸。 -- 出自宋·陸游·書感
- 漲水雨余晨放閘,騎兵戰罷夜還營。 -- 出自宋·陸游·秋聲
- 賦詩健筆挾風雨,論兵辯舌森戈矛。 -- 出自宋·陸游·送張野夫寺丞牧滁州
- 老上龍庭豈不遠,漢兵一炬成飛灰。 -- 出自宋·陸游·聞虜酋遁歸漠北
- 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 -- 出自宋·陸游·夜讀兵書
- 稚子歡迎先入夢,從兵結束待還家。 -- 出自宋·陸游·拆號前一日作
- 守道還如周伏柱,鏖兵不羨霍嫖姚。 -- 出自唐·杜牧·送國棋王逢
- 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 -- 出自宋·王安石·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
- 蕃使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 出自宋·王安石·白溝行
- 不田亦不桑,衣食猶兵然。 -- 出自宋·王安石·省兵
- 秦甲久愁荊劍利,趙兵今窘漢旗紅。 -- 出自宋·王安石·寄吳正仲卻蒙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韻
- 窮囚破屋正嗟郗,吏兵操舟去復出。 -- 出自宋·王安石·收鹽
- 汜水鴻溝楚漢間,跳兵走馬百重山。 -- 出自宋·王安石·書汜水關寺壁
- 虛無天樂來,僁窣鬼兵役。 -- 出自唐·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
- 故吏來辭辛屬國,精兵愿逐李輕車。 -- 出自唐·劉禹錫·送渾大夫赴豐州
-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 出自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 閫外佐戎律,幕中吐兵奇。 -- 出自唐·岑參·虢中酬陜西甄判官見贈
- 開元無事二十年,五兵不用太白閑。 -- 出自宋·歐陽修·太白戲圣俞
- 不問竹林主,仍攜步兵酒。 -- 出自宋·歐陽修·誰言答圣俞見寄兼簡東京諸友
- 新秦又攻寇,京陜募兵夫。 -- 出自宋·歐陽修·送曇穎歸廬山
- 君心多感舊,誰獻辟兵符。 -- 出自宋·歐陽修·端午帖子詞二十首·二溫成皇后合四首
- 天恩許兼兩學士,將兵百萬守北門。 -- 出自宋·秦觀·雪浪石
- 司儀六禮洽,論將七兵揚。 -- 出自唐·柳宗元·弘農公以碩德偉材屈于誣枉左官三歲復為大僚
- 還將中散興,來偶步兵琴。 -- 出自唐·王勃·夜興
- 去為龍城戰,正值胡兵襲。 -- 出自唐·王昌齡·從軍行二首
- 蕃馬膘成正翹健,蕃兵肉飽爭唐突。 -- 出自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
- 唯當感純孝,郛郭引兵威。 -- 出自唐·李嶠·兔
- 絳宮韜將略,黃石寢兵符。 -- 出自唐·李嶠·安輯嶺表事平罷歸
- 風前中散至,月下步兵來。 -- 出自唐·李嶠·琴
- 方知決勝策,黃石受兵書。 -- 出自唐·李嶠·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