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在第4個字的詩句
九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西風八九月,積地秋云黃。 -- 出自清·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 出自清·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 出自唐·李白·古朗月行
-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 出自唐·李白·妾薄命
- 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長傾萬歲杯。 -- 出自唐·李白·上云樂
- 猛犬吠九關,殺人憤精魂。 -- 出自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
- 兄弟八九人,吳秦各分離。 -- 出自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 遺跡翳九泉,芳名動千古。 -- 出自唐·李白·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 劍戟擁九關。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四十六
- 煙綿橫九疑,漭蕩見五湖。 -- 出自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 一舉上九天,相攜同所適。 -- 出自唐·李白·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 征卒空九寓。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四十八
-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 出自唐·李白·送長沙陳太守其一
- 我欲作九原,異世為三游。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
- 雙溪匯九折,萬馬騰一鼓。 -- 出自宋·蘇軾·白水山佛跡巖(羅浮之東麓也,在惠州東北二
- 仰觀八九頂,俊爽凌顥氣。 -- 出自宋·蘇軾·巫山
- 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崢嶸。 -- 出自宋·蘇軾·真興寺閣
-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 出自宋·蘇軾·寒食雨二首
- 馀來年九日去此久矣。 -- 出自宋·蘇軾·九日尋臻阇梨遂泛小舟至勤師院二首
- 我欲作九原,獨與淵明歸。 -- 出自宋·蘇軾·和陶貧士七首
- 古來重九皆如此,別后西湖付與誰。 -- 出自宋·蘇軾·和晁同年九日見寄
- 官爵連九族,一門千驊騮。 -- 出自宋·蘇軾·送宋君用游輦下
- 算來九九無多日,唱著三三憶舊游。 -- 出自宋·蘇軾·會雙竹席上奉答開祖長官
-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 出自先秦·詩經·鶴鳴
-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 出自先秦·詩經·鶴鳴
- 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 -- 出自唐·杜甫·壯游
- 十猶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 出自唐·杜甫·負薪行
- 中宵焚九廟,云漢為之紅。 -- 出自唐·杜甫·往在
- 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 -- 出自唐·杜甫·病柏
- 明朝重九渾瀟灑,莫使尊前欠一枝。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戲馬臺前秋雁飛
- 還又向、九重深處,玉階山立。 -- 出自宋·辛棄疾·滿江紅·鵬翼垂空
- 恨當年、九老圖中,忘卻畫、盤園路。 -- 出自宋·辛棄疾·水龍吟·斷崖千丈孤松
-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 出自唐·白居易·輕肥
- [潯陽江九派,南通青草、洞庭湖。 -- 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雖生八九子,誰辨其雌雄? -- 出自唐·白居易·和大嘴烏
- 早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 -- 出自唐·白居易·覽盧子蒙侍御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
- 可憐八九十,齒墜雙眸昏。 -- 出自唐·白居易·不致仕
- 山僧年九十,清靜老不死。 -- 出自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
-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 出自唐·白居易·七德舞-美撥亂,陳王業也
- 青田八九月,遼城一萬里。 -- 出自唐·白居易·和微之聽妻彈別鶴操因為解釋其義依韻加四句
- 春池八九曲,畫舫兩三艘。 -- 出自唐·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
- 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 -- 出自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 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 -- 出自唐·白居易·太湖石
- 廣狹八九丈,灣環有涯涘。 -- 出自唐·白居易·玩止水
- 半百過九年,艷陽殘一日。 -- 出自唐·白居易·三月三十日作
- 迨茲八九載,有減而無加。 -- 出自唐·白居易·種桃歌
- 曾來十九首,私讖詠牽牛。 -- 出自唐·李商隱·擬意
- 孔欲居九夷,老亦適流沙。 -- 出自宋·陸游·雜感
- 金丹空九轉,正恐無此力。 -- 出自宋·陸游·對酒
- 我行半九州,蹋盡芒鞋青;豈知雪滿鬢,于茲敝云扃。 -- 出自宋·陸游·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