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第6個字的詩句
高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極浦千艘聚,高臺一徑通。 -- 出自唐·許渾·金陵阻風(fēng)登延祚閣
- 遠(yuǎn)水應(yīng)移棹,高峰更上樓。 -- 出自唐·許渾·送李定言南游
- 舊跡隨臺古,高名寄水流。 -- 出自唐·許渾·嚴(yán)陵釣臺貽行侶
- 遠(yuǎn)帆春水闊,高寺夕陽多。 -- 出自唐·許渾·潼關(guān)蘭若
- 倚檻恣流目,高城臨大川。 -- 出自唐·楊巨源·同薛侍御登黎陽縣樓眺黃河
- 晴明紫閣最高峰,仙掖開簾范彥龍。 -- 出自唐·楊巨源·寄中書同年舍人
- 不妨公事資高臥,無限詩情要細(xì)論。 -- 出自唐·楊巨源·送章孝標(biāo)校書歸杭州因寄白舍人
- 朱欄迢遞因高勝,粉堞清明欲下遲。 -- 出自唐·楊巨源·送絳州盧使君
- 詩題三百首,高韻照春霞。 -- 出自唐·楊巨源·題表丈三大夫書齋
- 云寺當(dāng)時(shí)接高步,水亭今日又同游。 -- 出自唐·楊巨源·酬盧員外
- 海鶴一為別,高程方杳然。 -- 出自唐·楊巨源·琴曲歌辭·別鶴
- 野老能親牧,高人念遠(yuǎn)漁。 -- 出自唐·楊巨源·郊居秋日酬奚贊府見寄
- 閑過綺陌尋高寺,強(qiáng)對朱門謁近臣。 -- 出自唐·楊巨源·將歸東都寄令狐舍人
- 幽見夕陽霽,高逢暮雨陰。 -- 出自唐·綦毋潛·登天竺寺
- 半崖盤石徑,高亭臨極巔。 -- 出自唐·元結(jié)·招陶別駕家陽華作
- 卓杰三峰出,高奇四岳無。 -- 出自唐·張喬·華山
- 遠(yuǎn)根穿古井,高頂起涼飆。 -- 出自唐·張喬·興善寺貝多樹
- 少華中峰寺,高秋眾景歸。 -- 出自唐·張喬·游華山云際寺(一作游少華山甘露寺)
- 小徑通商嶺,高窗見杜陵。 -- 出自唐·張喬·題鄭侍御藍(lán)田別業(yè)
- 四方多事日,高岳獨(dú)游時(shí)。 -- 出自唐·崔涂·送道士于千齡游南岳
- 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yuǎn)衢。 -- 出自唐·崔涂·過洛陽故城
- 忽爾辭林壑,高歌至上京。 -- 出自唐·皇甫冉·贈鄭山人
- 長林通楚塞,高嶺見秦城。 -- 出自唐·皇甫冉·送唐別駕赴郢州
- 時(shí)人趨纓弁,高鳥違羅網(wǎng)。 -- 出自唐·皇甫冉·題高云客舍
- 上路各乘軒,高明盡鳴玉。 -- 出自唐·皇甫冉·山中五詠·南澗
- 遠(yuǎn)山期道士,高柳覓先生。 -- 出自唐·皇甫冉·閑居作
- 曾飄紫陌隨高下,敢拂朱闌競短長。 -- 出自唐·薛逢·詠柳
-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誰為勒殊功。 -- 出自唐·秦韜玉·邊將
- 信陵名重憐高才,見我長吹青眼開。 -- 出自唐·秦韜玉·吹笙歌
- 一汲清泠水,高風(fēng)味有馀。 -- 出自唐·裴迪·西塔寺陸羽茶泉
- 閑眠知道在,高步會時(shí)來。 -- 出自唐·李頻·留題姚氏山齋
- 卻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 -- 出自唐·李頻·送劉山人歸洞庭
- 東西南北人,高跡自相親。 -- 出自唐·李頻·過四皓廟
- 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 -- 出自唐·李頻·友人話別
- 大河冰徹塞,高岳雪連空。 -- 出自唐·李頻·陜下懷歸
- 卻返湖山寺,高禪水月房。 -- 出自唐·李頻·送元遂上人歸錢唐
- 疊浪翻殘照,高帆引片陰。 -- 出自唐·李頻·漢上送人西歸
- 天府來相辟,高人去自由。 -- 出自唐·李頻·送鳳翔范書記
- 太原俗尚武,高皇初奮庸。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過晉陽宮應(yīng)制
- 外尹方為政,高明自不欺。 -- 出自唐·張說·送喬安邑備
- 增戟雄都府,高車轉(zhuǎn)太常。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賜崔日知往潞州應(yīng)制
- 洞房懸月影,高枕聽江流。 -- 出自唐·張說·深渡驛
- 王子不事俗,高駕眇難追。 -- 出自唐·張說·別平一師
- 晚節(jié)歡重九,高山上五千。 -- 出自唐·張說·九日進(jìn)茱萸山詩五首
- 長歌紫芝秀,高臥白云浮。 -- 出自唐·張說·贈崔公
- 幽谷添詩譜,高人欲制篇。 -- 出自唐·朱放·竹
- 欲從攜手登高去,一到門前意已無。 -- 出自唐·朱放·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
- 嗟人久已迷,高爵樂自嗜。 -- 出自宋·王令·采選示王圣美葛子明
- 嘗聞泰山高,高處天為鄰。 -- 出自宋·王令·再寄滿子權(quán)二首
- 將睎遐綜蹈高軼,就拔去跡離俗埋。 -- 出自宋·王令·初聞思?xì)w鳥憶昨寄崔伯易朱元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