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第13個字的詩句
高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康節易傳于隱者,濂溪學得自高僧。 -- 出自宋·劉克莊·先儒
- 千里從師細講評,橫渠昔亦謁高平。 -- 出自宋·劉克莊·旴士張季攜所注三略訪西山先生既跋其書余復
- 歲晚騎驢行萬里,始知孺子是高人。 -- 出自宋·劉克莊·豫章二首
- 信矣兩生俱烈士,有金當為筑高臺。 -- 出自宋·劉克莊·別高九萬
- 欲謁鈴齋參嫡派,管蠡何敢測高深。 -- 出自宋·劉克莊·呈黃建州
- 發似蘆花面削瓜,躬圭錦襖忽高華。 -- 出自宋·劉克莊·封邑
- 壁立青山帶峽溪,閒云盡日自高低。 -- 出自宋·徐璣·題陳西老畫蜀山圖
- 聞有山林最深處,清涼境界著高僧。 -- 出自宋·戴敏·約黃董二親與桂堂諸侄避暑
-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 出自唐·趙嘏·長安秋望
- 仆射陂前是傳郵,去程雕鶚弄高秋。 -- 出自宋·譚用之·秋日圃田送人隨計
- 石田磽磽地力燥,誰種雙柏已高大。 -- 出自宋·文同·亭前高柏
- 記得舊山曾此夕,碧巖千尺坐高松。 -- 出自宋·文同·中秋月
- 不知元本發何處,蛇頸魚尾盤高岡。 -- 出自宋·文同·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鳳咮堂
- 禁掖便當提大筆,名藩猶自擁高麾。 -- 出自宋·文同·送張宗益工部知相州
- 川陸浩渺同一源,泛濫直欲浮高原。 -- 出自宋·文同·季百般已亥大雨
- 下有根如拳,赤白相雄雌,斸之高秋后,氣味乃不虧。 -- 出自宋·文同·寄何首烏丸與友人
- 盡日閑窗生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 -- 出自宋·文同·畫眉禽
- 坐等月破東嶺云,自取簾鉤更高軸。 -- 出自宋·文同·墨君堂晚晴憑欄
- 柏樹松陰覆竹齋,罷燒藥灶縱高懷。 -- 出自唐·顏仁郁·山居
- 扶杖喜迎新使者,赤帷何惜與高褰。 -- 出自宋·周必大·送陸務觀赴七閩提舉常平茶事
- 姓名不愿唱上第,詔旨特許旌高門。 -- 出自宋·周必大·龍泉項汝弼字唐卿盧溪書院
- 目送歸云膝抱琴,山林猶恐不高深。 -- 出自宋·周必大·茅山劉先覺高士繪云琴圖求詩次楊廷秀韻
- 誰遣瑯玕青我眼,道人披腹有高吟。 -- 出自宋·周必大·閣皂沖妙陳處和寄蒼玉軒圖仍枉佳篇小詩為謝
- 鳳味硯供無盡藏,龍飛榜占最高頭。 -- 出自宋·洪咨夔·浣溪沙
- 猗若人兮錦袍,屏九疊兮紫云高。 -- 出自宋·洪咨夔·廬山五猗
- 借書一郗走赤腳,燈前急雨鳴高瓴。 -- 出自宋·洪咨夔·次韻子有賦著圖書所
- 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 -- 出自唐·李嘉佑·竹樓
- 正是秋風洗煩暑,力將衰颯上高臺。 -- 出自宋·蔡襄·九日許當世以詩見率登高
- 小泊囊山古化城,山林端足擅高名。 -- 出自宋·高翥·宿囊山寺
- 天柱峰高逼太清,靈巖端足擅高名。 -- 出自宋·高翥·靈巖寺
- 老竹平分當建瓴,小樓從此擅高名。 -- 出自宋·高翥·竹樓
- 下馬政聲王事少,應容閑吏日高衙。 -- 出自唐·方干·送人宰永泰
- 縱目四山宜永日,開襟五月似高秋。 -- 出自唐·方干·登新城縣樓贈蔡明府
- 自學古賢修靜節,唯應野鶴識高情。 -- 出自唐·方干·書桃花塢周處士壁
- 六幅輕綃畫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 出自唐·方干·題畫建溪圖
- 黃篾舫中梅雨里,野人無事日高眠。 -- 出自唐·韓偓·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時
- 無奈離腸日九回,強攄離抱立高臺。 -- 出自唐·韓偓·登南神光寺塔院(一本題作登南臺僧寺)
- 立意忘機機已生,可能朝市污高情。 -- 出自唐·韓偓·招隱
- 還似墻西紫荊樹,殘花摘索映高塘。 -- 出自唐·韓偓·舊館
- 宮女齊來池畔看,傍簾呼喚勿高聲。 -- 出自唐·花蕊夫人·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 日上香爐情未畢,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 出自唐·皎然·飲茶歌送鄭容
- 便道須過大師寺,白蓮池上訪高蹤。 -- 出自唐·皎然·送演上人之撫州覲使君叔
- 吐納青牙養肌發,花冠玉舄何高潔。 -- 出自唐·皎然·奉同顏使君真卿清風樓賦得洞庭歌送吳煉師歸
- 寒食江天氣最清,庾公晨望動高情。 -- 出自唐·皎然·奉和陸中丞使君長源寒食日作
- 越水吳山任興行,五湖云月掛高情。 -- 出自唐·李群玉·寄張祜
- 片石長松倚素楹,翛然云壑見高情。 -- 出自唐·李群玉·長沙元門寺張璪員外壁畫
- 萬浪千巖首未回,無憀相倚上高臺。 -- 出自唐·羅鄴·巴南旅舍言懷
- 公子不能留落日,南山遮莫倚高臺。 -- 出自唐·羅鄴·長安惜春
- 一身扈蹕承殊澤,甲第朱門聳高戟。 -- 出自唐·戎昱·贈別張駙馬
- 落日香塵擁歸騎,□風油幕動高煙。 -- 出自唐·戎昱·開元觀陪杜大夫中元日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