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在第14個字的詩句
骨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雛成洗髓扶桑窟,縞練羽毛曈鐵骨。 -- 出自明·劉基·道士周玄初鶴林行
- 周孔蓍龜久淪沒,黃蒿誰認賢愚骨。 -- 出自唐·陳陶·將進酒
- 青冢曾無尺寸歸,錦書多寄窮荒骨。 -- 出自唐·陳陶·關(guān)山月
- 下國青銅旋磨滅,回鸞萬影成枯骨。 -- 出自唐·陳陶·古鏡篇
- 歸來飲馬長城窟,長城道傍多白骨。 -- 出自唐·王翰·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 文物師垣宅相,詩禮樞庭世胄,冰骨玉精神。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diào)歌頭·今日小春月
- 涓涓漱納白玉津,鏈以真元納之骨。 -- 出自宋·張耒·再寄
- 信知靈境長有靈,住者不得無仙骨。 -- 出自唐·竇庠·金山行(潤州金山寺,寺在江心)
- 橫空直上相陵突,豐茸離纚若無骨,風(fēng)雷霹靂連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 -- 出自唐·李頎·愛敬寺古藤歌
- 舊山風(fēng)老狂云根,重湖凍脫秋波骨。 -- 出自宋·王令·呂氏假山
- 黃云如屯夜月白,箭痕刀痕滿枯骨。 -- 出自宋·劉過·艤舟采石
- 長庚星馭重來日,結(jié)靈秀、東陽清骨。 -- 出自宋·仲殊·步蟾宮·長庚星馭重來日
- 池光曾染吟邊墨,草色猶如夢里骨。 -- 出自宋·真山民·題永嘉夢草堂
- 幽靈汗漫入恍惚,始信丹青有奇骨。 -- 出自明·李東陽·題程亞卿所藏劉進畫魚
- 后來渭上朝正月,尚憶祁連冢中骨。 -- 出自宋·諶祜·句
- 床頭拈出周易讀,更悟太清清蛻骨。 -- 出自宋·曾豐·寄題雙清亭
- 取其近者供所欲,太清也自生毛骨。 -- 出自宋·曾豐·題顏慶遠三友亭
- 胸中自無俗子韻,落筆乃有此氣骨。 -- 出自宋·曾幾·馮縣丞墨花
- 呼之使前見已喜,相貌圓滿藏神骨。 -- 出自宋·文同·送無演歸成都
- 鐫鑱牽挽置庭下,犀角鯨牙蛟蜃骨。 -- 出自宋·文同·富春山人為予道其所獲石于江中者狀甚怪偉欲
- 一斗之膽撐臟腑,如磥之筋礙臂骨。 -- 出自唐·施肩吾·雜曲歌辭·壯士行
- 百花巖下遺孫在,賦何人、離塵風(fēng)骨。 -- 出自宋·黃裳·桂枝香·插云翠壁
- 月里暗香,水邊疏影,淡妝宜瘦,玉骨禁寒。 -- 出自宋·葛立方·風(fēng)流子·細草芳南苑
- 此時與汝成永訣,汝于何處收兄骨。 -- 出自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
- 蒼虬欲卷漣漪去,慢蛻卻、連環(huán)香骨。 -- 出自宋·王沂孫·疏影·瓊妃臥月
- 諸郎作詩學(xué)東坡,筆力骎骎清到骨。 -- 出自宋·王之道·寄古上人若之用東坡徑山韻
- 深堂氣候異冬春,門外酸風(fēng)箭入骨。 -- 出自元·楊維楨·屏風(fēng)謠
- 天闕不正市曹誅,半夜盜兒偷首骨。 -- 出自元·楊維楨·五父
- 君不見銅駝關(guān)外鐵甕堆,中填白骨外涂血。 -- 出自元·楊維楨·鐵城謠
- 徭夫河邊行且哭,沙寒水冰凍傷骨。 -- 出自明·何景明·歲晏行
- 飛天仙女生綠毛,墮地驪龍蛻蒼骨。 -- 出自明·王叔承·震澤普濟寺觀古檜歌
- 都護時能練士卒,還念嚴冬窮到骨。 -- 出自明·謝榛·送許參軍歸都下兼寄嚴冢宰敏卿
- 去年領(lǐng)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見皮骨。 -- 出自清·尤侗·煮粥行
- 自古賢圣無奈何,道行不得皆白骨。 -- 出自唐·盧仝·嘆昨日三首
- 青云欲開白日沒,天眼不見此奇骨。 -- 出自唐·盧仝·與馬異結(jié)交詩
- 邊風(fēng)蕭蕭,榆葉初落,殺氣晝赤,枯骨夜哭。 -- 出自唐·僧貫休·相和歌辭·胡無人行
- 未似是非唇舌危,暗中潛毀平人骨。 -- 出自唐·僧齊己·雜曲歌辭·行路難二首
- 近來兼解作歌詩,言語明快有氣骨。 -- 出自唐·吳融·贈廣利大師歌
- 豈不知右軍與獻之,雖有壯麗之骨,恨無狂逸之姿。 -- 出自唐·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
- 潤還御水冰霜結(jié),蔭近堯云雨露骨偏。 -- 出自宋·蔡挺·南京種山藥法
- 遙知合圍罥蹄角,驚奔窘怖徹毛骨。 -- 出自宋·陳造·次韻許節(jié)推喜雪
- 官家顆粒皆民力,此祿食之須此骨。 -- 出自宋·陳造·識村翁語
-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損筋骨。 -- 出自宋·張繼先·大道歌
- 山齋置榻容一身,君惠清涼到心骨。 -- 出自宋·鄭剛中·客惠賓州竹簟甚佳取退這鄭群贈簟詩讀之?dāng)?shù)過
- 是時披襟揖灝氣,蠲滌肺肝洗塵骨。 -- 出自宋·馮時行·江月亭
- 一捧黃土百年心,數(shù)字寒旌萬里骨。 -- 出自宋·馮時行·常君挽詞
- 我生素乏兒女姿,面上巉巖聳山骨。 -- 出自宋·曹勛·元丹歌贈會稽陳處士
- 據(jù)鞍顧名思義盼度沙磧,縱橫白骨余殘燒。 -- 出自宋·曹勛·古戰(zhàn)場
- 歸時大嶺雪已飛,易水清漳醒病骨。 -- 出自宋·曹勛·持節(jié)回呈王樞
- 栴檀級上金瑯璫,五月寒風(fēng)吹佛骨。 -- 出自宋·李石·資圣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