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在第14個字的詩句
鞭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前期指在春三月,回首東風好著鞭。 -- 出自宋·宋白·狂吟八韻送英公暫歸故鄉遷殯二親
- 一夜微情依浪語,百年造劫賴宏鞭。 -- 出自近代·汪精衛·風月一章
- 離懷何事共凄然,云路無因著祖鞭。 -- 出自宋·宋庠·感懷寄進士胡肅
- 據鞍舊將曾銷髀,不得行間左執鞭。 -- 出自宋·宋庠·時余不得預會戲成二韻
- 老翁何處已飛仙,想跨寒驢挾短鞭。 -- 出自宋·項安世·次韻蘇主管青溪十絕句
- 迂生欲舉折洗事,眾膽傍碎公加鞭。 -- 出自宋·項安世·送張安撫
- 夢跨玉驄花畔去,黃花絡腦紫籐鞭。 -- 出自宋·項安世·小梅花曲
- 行人一見成深省,大道多歧穩著鞭。 -- 出自宋·項安世·臨安道中見壁間書字云田左行者為四川驛路
- 垂簾竟日無余事,庭草雖長不用鞭。 -- 出自宋·張嵲·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
- 望盡好峰仍注目,賞余幽樹更垂鞭。 -- 出自宋·張嵲·潭州道中
- 燈下細書批敕字,雪邊先著趁朝鞭。 -- 出自宋·陳傅良·挽尤延之尚書
- 應是東君歸騎速,不如墜下玉絲鞭。 -- 出自宋·張镃·分韻賦散水花得鹽字
- 誰敲白石生熱煙,舉頭見嶺思回鞭策。 -- 出自宋·張镃·暑行
- 向來縛虎正死急,今日看牛無可鞭。 -- 出自宋·敖陶孫·贈龜山慧海長老
- 腰錢跨鶴誰不愿,只有圯下先吾鞭。 -- 出自宋·敖陶孫·改周晉仙贈丁相士之什
- 騷人有幾登青竹,耐可同時欠執鞭。 -- 出自宋·敖陶孫·上閩帥范石湖五首
- 功名萬一來相逼,試向榮途小著鞭。 -- 出自宋·裘萬頃·寄元齡弟五首
- 已與山靈有成說,秋風歸騎急加鞭。 -- 出自宋·裘萬頃·次李司直韻二首
- 由來樂事在田園,歸路無人早著鞭。 -- 出自宋·劉宰·代梁總挽鄭舜舉侍郎四首
- 金閨密勿身通籍,云路連翩子著鞭。 -- 出自宋·劉宰·挽陶宣義二首
- 柳岸人家搖酒簾,不妨小停春風鞭。 -- 出自宋·趙汝鐩·馬上口占
- 宦途捷徑在三邊,且在吟船贈馬鞭。 -- 出自宋·樂雷發·送史主簿之鄂就辟
- 躍鯉庭中看鑄鼎,乘龍門外待揚鞭。 -- 出自宋·許月卿·代弟二首
- 別語明晨繞朝策,秋風來歲祖生鞭。 -- 出自宋·許月卿·贈黃藻二章
- 狀元宰相平生事,雅意中原愿執鞭。 -- 出自宋·許月卿·和趙資相
- 松樹倒生臨澗影,竹根斜掛過墻鞭。 -- 出自宋·王镃·山居即事
- 春滿六橋調馬路,香風飄趁玉絲鞭。 -- 出自宋·王镃·六橋春望
- 他時白首須歸隱,此去青云更著鞭。 -- 出自宋·孔武仲·君表自西林還城中以詩二首為別
- 安佚竟非儒者事,虺隕我馬亦須鞭。 -- 出自宋·孔武仲·發潯陽
- 青繩御路連青天,五陵俠少黃金鞭。 -- 出自明·王恭·送張少府朝覲
- 胡兒臨江飲胡馬,倉皇捐棄珊瑚鞭。 -- 出自宋·晁公溯·單于行
- 此行何啻登仙去,愿拜車塵為執鞭。 -- 出自宋·陳棣·送鄭舜舉赴闕
- 十載從班聯玉筍,六城課最用蒲鞭。 -- 出自宋·陳棣·上梁尚書生辰
- 野老眉間新世事,蹇驢背上舊吟鞭。 -- 出自宋·陳杰·予以甲寅冬過弋陽石橋戊辰正月重過
- 平居鄰墻不識面,豈料萬里從征鞭。 -- 出自宋·戴表元·行婦怨次李編校韻
- 理到平時無一事,行須實處著千鞭。 -- 出自宋·杜范·羅年能赴興國前詩未作嘗於醉中謾成亦并達之
- 畢竟家邦總聞達,雞鳴猛著祖生鞭。 -- 出自宋·方逢辰·送胡兄遠游
- 翰林喝馬不到地,白帝叱馭親行鞭。 -- 出自宋·方逢振·翰林將指下學峽賓聲叟為諸友先雨雪載途民亦
- 陽羨山中春信傳,兩驂已發垂虹鞭。 -- 出自宋·方逢振·翰林將指下學峽賓聲叟為諸友先雨雪載途民亦
- 俯仰此心了無愧,冷看舉世售梔鞭。 -- 出自宋·方回·次韻酬郝潤甫二首
- □□只字宮商宣,豈但場屋著祖鞭。 -- 出自宋·方回·送戴帥初信州教授
- 未妨夜畫爐中箸,何苦晨呵袖里鞭。 -- 出自宋·方回·用前韻改一二語自釋
- 醉鞍把玩歸來晚,蒲市人驚玉馬鞭。 -- 出自宋·方回·雪條花
- 戰塵洗凈無傳箭,客路泥深亦著鞭。 -- 出自宋·方回·十一月初八日觀雨
- 萬里青云誰覽鏡,一窗黃卷自鳴鞭。 -- 出自宋·葛紹體·次韻杜十三丈
-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 -- 出自宋·郭印·孫希汲出示所和杜允迪二詩因次韻并寄允迪以
- 暖律潛開四序先,土牛何處不施鞭。 -- 出自宋·郭印·道中得雨
- 揚州盤盂休獨傳,拱手宜推先著鞭。 -- 出自宋·韓曉·崇仁縣后白蓮花
- 老親強健知勤饌,諸子癡頑恐費鞭。 -- 出自宋·黃大受·昭潭寄內人
- 春國報罷已三年,又向西風趁著鞭。 -- 出自宋·黃少師女·送人赴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