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在第14個字的詩句
鞭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半吐柔芳暖正妍,趁晴何不試籠鞭。 -- 出自宋·方岳·海棠
- 與客敲門野竹邊,蹇驢何許兀吟鞭。 -- 出自宋·方岳·訪張居卿不值
- 暖酣翠袖倚清妍,露洗輕紅待舉鞭。 -- 出自宋·方岳·次韻海棠
- 四維上下,八表縱橫,鸞鶴不用揮鞭。 -- 出自元·丘處機·夢游仙 鳴鶴馀音卷之五以上周泳先補丘處機
- 宋家行在日南遷,虜騎長驅百萬鞭。 -- 出自明·李東陽·厓山大忠祠(二首)
- 沉江欲禱王尊壁,擊揖誰揮祖逖鞭? -- 出自清·曾國藩·失題四首
- 孔桑祗是穢塵編,劉晏空夸馬上鞭。 -- 出自宋·陳普·不解算四首
- 睡魔懶崇俱驅去,要與窗駒斗著鞭。 -- 出自宋·陳普·愛日
- 參禪乃是丈夫事,良馬從來不用鞭。 -- 出自宋·釋普度·示馬路鈐
- 緒余一醒冬烘眼,快著長安得雋鞭。 -- 出自宋·曾豐·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學補二首
- 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 -- 出自清·黃景仁·綺懷
- 別離如許每引領,邂逅幾何還著鞭。 -- 出自宋·胡銓·過三衢呈劉共父
- 兩翁到老相追逐,君駕青牛我執鞭。 -- 出自宋·劉克莊·寄湯伯紀侍郎二首
- 味薄居常喜蔬食,心慈勸勿用蒲鞭。 -- 出自宋·劉克莊·挽葛夫人二首
- 越石早知無合殺,不如且讓祖生鞭。 -- 出自宋·劉克莊·琨逖
- 欲去還留每自憐,竟為吾子弟先鞭。 -- 出自宋·劉克莊·送王實之
- 怒發君山俄見赤,威驅海石亦遭鞭。 -- 出自宋·劉克莊·讀秦紀七絕
- 小陸詞章海內傳,名場久盍著先鞭。 -- 出自宋·劉克莊·送赴省諸友·徐懋功
- 南池荷葉疊青錢,玉山門外君著鞭。 -- 出自宋·曾幾·王元渤自湖楚歸贈之
- 少年作尉須兢慎,莫向樓前墜馬鞭。 -- 出自唐·趙嘏·送沈單作尉江都 [一作許渾詩]
- 行人折罷自欲去,更罥長梢留客鞭。 -- 出自宋·文同·詠柳
- 芟除掃掠凈如洗,欄外不許行狂鞭。 -- 出自宋·文同·寄題閬州開元寺澤師竹軒
- 乘黃騄耳方爭駿,應笑駑駘強自鞭。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王仲謨仲寧唱酬二首
- 興來儻有山陰作,即上扁舟往執鞭。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王仲謨仲寧唱酬二首
- 有弟已容詩布鼓,無能仍許鬻梔鞭。 -- 出自宋·周必大·鹿鳴宴坐上次錢守韻
- 文章入相公家舊,沙路從今穩著鞭。 -- 出自宋·周必大·送徐漕移憲浙東二首
- 奄觀銍艾霜風晚,重厭牛車倍費鞭。 -- 出自宋·洪咨夔·謹和大人喜晴
- 芙蓉結旌紫云導,望舒參乘豐隆鞭。 -- 出自宋·洪咨夔·壽鄭制置
- 節環膩色端勻粉,根拔秋光暗長鞭。 -- 出自唐·方干·題新竹
- 兔不遲,烏更急,但恐穆王八駿,著鞭不及。 -- 出自唐·貫休·相和歌辭·蒿里
- 爭似槐花九衢里,馬蹄安穩慢垂鞭。 -- 出自唐·韓偓·江行
- 多端莫撼三珠樹,密策尋遺七寶鞭。 -- 出自唐·韓偓·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時
- 出門即是尋常處,未可還它跨鶴鞭。 -- 出自唐·施肩吾·贈王屋劉道士
- 日暮驊騮相擁去,幾人沉醉失金鞭。 -- 出自唐·章碣·觀錫宴
- 三獻猶垂卞和淚,幾人先著祖生鞭。 -- 出自宋·楊億·黃覺東游
- 摩詰舊聞空一室,祖生何事忽先鞭。 -- 出自宋·張舜民·裴綸著作見期行日延宿所居既至裴已行因書寄
- 從軍脫略矜橫槊,禦魅遷流喜執鞭。 -- 出自宋·張舜民·壬戌孫覽右司同年以詩見寄用韻和酬
- 勉矣一鳴驚眾彥,莫將梔蠟誤長鞭。 -- 出自宋·葛立方·張千里以詩送邰侄銓試用其韻
- 多生業果種情田,鷲嶺宗風好著鞭。 -- 出自宋·葛立方·所居二室號書癡禪悅各成一詩·禪悅
- 俗變農桑皆犢佩,家傳愷悌只蒲鞭。 -- 出自宋·黃公度·賀劉使君
- 直饒牧得渾純熟,痛處還應著一鞭。 -- 出自宋·劉子翚·和丘斯行牧牛頌
- 狂來拔劍斫河水,欲與祖逖爭雄鞭。 -- 出自宋·汪元量·七月初七夜渡黃河
- 追隨寶津瓊苑,看穿花帽側,拂柳鞭長。 -- 出自宋·王之道·慶清朝·曉日彤墀
- 清明已逼長安近,寄語先生快著鞭。 -- 出自宋·王之道·和卞養直見示三絕簡圣書
- 嶷如長鶴靜不騫,仗下肯受庸奴鞭! -- 出自元·楊維楨·正面黃
- 城中莫辨真天子,道上傳看七寶鞭。 -- 出自明·何景明·游獵篇
- 城南城北秋草白,愁云日暮鳴胡鞭。 -- 出自明·李夢陽·朝飲馬送陳子出塞
- 離人留飲停車騎,俠客相逢掛馬鞭。 -- 出自明·林鴻·賦得獨樹邊淮送人之京
- 隔岸吹唇日沸天,羽書惟道欲投鞭。 -- 出自清·馮班·有贈
- 飛觴競醉心回日,走馬爭先眼著鞭。 -- 出自唐·薛稷·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